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陆廷灿《续茶经》 >> 正文

 


第八章 茶之出


发布日期:[13-03-05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清代劳大与《瓯江逸志》记载:浙江东部出产很多茶叶,而以雁荡山所产称为第一。每年谷雨前三日,采摘芽茶进贡朝廷。一枪两旗而有白色茸毛的,叫做明茶;谷雨这一天采摘的,叫做雨茶。还有一种紫茶,色泽红紫,味道尤其好,香气尤其清,又叫做玄茶,其味道都与天池茶相似而稍微淡薄。这种茶种植很难,收获又少,当地的居民厌烦人们求索,园圃中也很少种植,偶尔有所种植、收获也为熟识的人取去。

  按照卢仝《茶经》的说法:温州没有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江水味道淡薄,只有雁荡山水为好。雁荡茶也称为第一,能够祛除腥荤油腻,消除烦恼,除掉昏散,消除积食。只有以锡瓶贮存的茶,才能得其清香之味,如果不以锡瓶贮存,其茶色即使不甚可观,但是滋味很好,同阳羡山中的茶没有什么区别。此茶采摘时间要接近夏天,不宜过早;炒制也宜熟而不宜生,如果制作得法,可以贮存二三年。茶叶越好越能消除宿食、醒酒,这是最具效果的。王草堂《茶说》记载:温州中及上所产的茶都很有名,茶性不寒不热。

  屠粹忠《三才藻异》记载:举岩,是婺州所产的茶叶,每一片都方正精致,煎煮之后像绿乳一样。

  《江西通志》记载:茶山,在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城北,茶圣陆羽曾经在此居住。

  洪州西山白露鹤岭茶,号称绝品,以紫清香城者为最好。双井芽茶,也就是欧阳修先生所说的“石上生茶如风爪”。又有罗汉茶,就像豆苗一样,因为灵观尊者从西山拿来,所以叫做罗汉茶。

  《南昌府志》记载:新建县鹅冈西有鹤岭,云物鲜美,草木秀润,所产名茶与其他地方不同。

  《江西通志》记载:瑞州府(治今江西高安)出产茶芽,廖暹《十咏》称呼为雀舌香焙。其馀临江府、南安府等地都产茶,庐山也出产茶叶。

  袁州府界桥所产的茶叶,如今称为仰山、稠平、木平的都很好,其中稠平尤其精妙。

  赣州府宁都县出产林,乃是一家姓林的人用长指甲炒制,采摘制造都很得法,香味独特,以此得名。

  《名胜志》记载:茶山寺,在上饶县城北三里,按照《图经》的记载,叫做广教寺。寺中有数亩茶园,一泓陆羽泉。陆羽嗜好饮茶,居所的周围都种植茶树,并以此泉水煎茶,后人于是就称呼广教寺为茶山寺。宋代有一位茶山居士曾吉甫,名曾几,因为其兄曾开得罪秦桧,供奉宗祠侨居此寺,前后七年,闭门不问世故。

  明代鄢雷邬《丹霞洞天志》记载:建昌府麻姑山出产茶叶,只有山中所产的茶为上品,家园种植的茶次之。

  《饶州府志》记载:浮梁县(今江西景德镇)阳府山,冬天没有积雪,各种物产都早生成长,而所产的茶叶尤其不同。宋人金君卿有诗句吟咏道:“闻雷已荐鸡鸣笋,未雨先尝雀香茶。”这是因为当地气候温暖的缘故。

  《江西通志》记载:南康府出产匡茶,香味可爱,是茶品中最好的。

  九江府彭泽县九都山出产茶叶,其味道略似六安茶。

  《广舆记》记载:德化茶出产于江西九江府。另外崇义县产茶很多。

  《吉安府志》记载:龙泉县匡山,有一处苦斋,是元末明初学者章溢所居住的地方。四面悬崖峭壁,其下多白云缭绕,其上则北风吹拂,所生植物味道多苦。野蜂在其间筑巢,采花蕊酿成蜂蜜,味道也是苦的。这里所产的茶叶比其他地方的茶叶味道都苦。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太和山骞林茶,初泡味道非常苦涩,到第三次或第四次冲泡,清香馥郁,人们称为茶宝。

  《福建通志》记载:福州、泉州、建宁、延平、兴化、汀州、邵武各府,都出产茶叶。

  宋代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记载:建州出产大片茶。方山的芽茶像紫笋茶,叶片大而且很硬,必须用开水浸泡之后方可碾碎。这种茶可以治疗头痛,江东地区的老人多服用之。

  《天下名山记》(一作周亮工《闽小记》)记载:鼓山的半岩茶,色泽、香气、风味都应当是福建第一,其品质不比天池茶、龙井茶差。雨前采者每两仅仅十钱,价格非常便宜。一种说法是说前朝每年进贡朝廷,到了杨荣(字勉仁,谥文敏)执政的时候,才奏请罢除贡茶。但是近年来官府索取,其扰累的程度比贡茶更甚。

  柏岩茶,是福州所产的茶叶。柏岩,也就是柏梁台。

  《兴化府志》记载:仙游县出产郑宅茶,真茶没有多少,大多都是用赝品掺杂,即使有香味,也比较淡薄。

  清初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清源山茶,青翠芳香,在苏州天池茶之上。南安县出产的英山茶,其中精品也仅次于苏州虎丘茶,可惜所产不如清源山茶之多。福建气候温暖,桃李冬天开花,所以茶叶采制比较吴中为早。

  《延平府志》记载:棕毛茶,出产于南平县半岩的较好。

  《建宁府志》记载:北苑在府城的东部,起初北苑贡茶,以北苑的龙团茶最为著名,而武夷石乳的名称还不流行。到了元代,在武夷设茶场,武夷茶就与北苑茶并称了;如今则是只知道有武夷茶,而不知道有北苑茶了。吴越地区的人们,颇不看重福建茶叶,却非常称羡北苑茶名,岂不知北苑其实就在福建!

  宋代无名氏(实即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建安(今福建建瓯)以东三十里,有一座山叫做凤凰山,山下就是北苑,旁边连着各个茶焙,其土是红壤,所产的茶最为上品。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初次作为御焙,每年制作龙凤团饼,作为佳味贡献,以表珍异。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福建路转运使更加重视其事,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加,贡茶制作日益精细。至今北苑所制的上品贡茶,名冠天下,不是民间所可得到的。当春天惊蛰时节,千人雷动,一时的盛况,的确雄伟壮观。因此,建安人认为到建安而不到北苑,就像没有到建安一样。我因为负责其事,于是得以研究贡茶的始末,这里就采取其大概情况,分为十多个类别,编为《北苑别录》。

  御园:包括九窠十二陇(山之凹处为案,凸处为陇),麦窠,壤园,龙游窠,小苦竹,苦竹里,鸡薮窠,苦竹,苦竹源,鼯鼠案,教练陇,凤凰山,大小焊,横坑,猿游陇,张坑,带园,焙东,中历,东际,西际,官平,石碎窠,上下官坑,虎膝窠,楼陇,蕉窠,新园,天楼基,院坑,曾坑,黄际,马安山,林园,和尚园,黄淡窠,吴彦山,罗汉山,水桑窠,铜场,师如(一作姑)园,灵滋,苑(一作范)马园,高,大窠头,小山。以上共有四十六所,方圆三十馀里,从官平以上为内园,官坑而下为外园。每当春天茶叶开始萌芽,经常是比民焙早十多天,如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张坑、西际,又是作为官园中造茶较早者。

  北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记载:从前的记录中,建安府共有官焙三十八座。

  丁谓《茶录》中说:官焙、私焙共计一千三百三十六座。所记录的仅仅是官焙三十二座。东山的官焙有十四座:北苑龙焙一,乳橘内焙二,乳橘外焙三,重院四,壑岭五,渭源六,范源七,苏口八,东宫九,石坑十,建溪十一,香口十二,火梨十三,开山十四。南溪的官焙有十二座:下翟一,洲东二,汾东三,南溪四,斯源五,小香六,际会七,谢坑八,沙龙九,南乡十,中瞿十一,黄熟十二。西溪的官焙有四座:慈善西一,慈善东二,慈惠三,船坑四。北山的官焙有两座:慈善东一,丰乐二。

  其外焙则有曾坑、石坑、壑源、叶源、佛岭、沙溪等处。

  只有壑源出产的茶叶,甘甜馨香,风味独特。

  茶的名称有七种:第一种叫做白茶,民间非常看重,出产于近年,各个茶园茶焙经常会有生产。其产地既不论山川远近,其萌芽也不论社前或者社后。其芽叶像纸一样色泽鲜白,民间以为茶中的祥瑞,取其第一者作为斗茶。第二种叫做柑叶茶,茶树高达一丈有馀,直径七八寸,茶叶肥厚而圆润,形状好像柑橘的叶子,其茶芽萌发出来就是肥乳,长二寸多,这是食茶之中的上品,第三种叫做早茶,也与柑橘的叶子相似,经常是在早春的时候萌芽,民间采制此茶作为试焙。第四种叫做细叶茶,芽叶比柑橘叶子较细而且薄,茶树高者有五六尺,茶芽短小而不肥乳,如今生长在沙溪山中,因为土地贫瘠,生长也不茂盛。第五种叫做稽茶,茶叶细嫩而厚密,茶芽则萌发较晚而青黄。第六种叫做晚茶,大约是所谓的稽茶之类,萌芽比其他茶都晚,生于社火之后。第七种叫做丛茶,也叫做丛生茶,茶树高不过数尺,一年之间多次萌芽,贫民取之以牟利。

  北宋黄儒《品茶要录·辨壑源、沙溪》中说:壑源和沙溪这两个地方,地理条件正好相背,中间隔着一道山岭,其所处位置相距也不过几里远,然而所出产的茶叶却迥然不同。有人能出力把茶树从壑源移栽到沙溪,其茶性也会被当地的地理环境所同化。我也曾暗自奇怪,茶叶这种草木,不过是普通的一种植物,可是其生长之势必定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后有所变异,难道上好的水络地脉单单集中荟萃于壑源一地?或者是由于皇家的茶园和茶焙建在这里的高山峻岭之中,得到隐藏山中的神灵的庇护和保佑,这里的茶叶都得其馀荫?不然的话,这里的茶叶怎么会如此甘甜芳香、精美至极而独擅天下第一的美名呢?君不见,每年一到惊蛰时节,茶农们刚刚拿起竹筐、竹笼上山采茶,茶商们已经扛着竹笠、拿着口袋来到茶农的门口等待收购茶叶了。

  有的商人甚至预先给各个茶农支付了订金,有的茶叶刚经过加工放在竹编的笪席上烘烤,茶商们就争着按货付酬抢购,所以壑源的茶叶常常是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一些奸诈狡猾的茶农,暗中取来沙溪出产的茶叶蒸过的茶黄,混杂其中,放进卷模中制成茶饼,假冒壑源茶。人们只贪图壑源茶的盛名,观察茶饼表面样子相像,而不能考究其实质和真相,不免要上当受骗而不觉,这种情况也是不少的。一般说来,壑源茶的售价为十,那么沙溪茶的售价为五,其间的价格差别大体上就是这样。

  然而沙溪的茶农,也勇于图谋利润,有的往茶中掺杂松黄,以便于装饰美化茶饼的外表。一般来说,分辨鉴别壑源茶和沙溪茶的方法是:大凡茶饼肉质纹理虚薄,重量轻而色泽黄,烹试的时候色泽虽然鲜白,却不能久浮,香气淡薄而味道较短,就是沙溪出产的茶;大凡茶饼肉质纹理厚实,茶饼坚实而色泽发紫,烹试的时候浮在茶汤表面凝重而持久,香气醇正甘滑而味道绵长,就是壑源出产的茶。

  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记载:历代的贡茶,都以福建建宁所产的茶作为上品,有龙团、凤团、石乳、滴乳、绿昌明、头骨、次骨、末骨、鹿骨、山挺等名色,而以密云龙为最高境界,都是碾成细末制成茶饼。到了明朝,才开始进贡芽茶,分别叫做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而龙凤团饼茶都被废除了。

  《名胜志》记载:北苑茶园隶属于瓯宁县。旧时《茶经》记载:“伪闽王龙启(933-934)年间,当地人张晖以他所居住的北苑土地适宜种茶,全部献给官府,其名声才逐渐流传开来。”《三才藻异》记载:石岩白,就是建安能仁寺所出产的茶叶,生于石缝之间。

  建宁府所属的浦城县江郎山出产茶叶,就叫做江郎茶。

  《武夷山志》记载:前朝即明朝不重视福建茶,即使进贡也只是作为宫中洗刷瓯盏的需要。贡茶的使者大多在京师按价购买然后进贡朝廷。偶尔有所采办,也都是剑州津廖等地所产,而不是武夷山的产品。山中的道士每每购买山下的茶叶,登山货卖,人们都无法辨别。

  茶洞在武夷山接笋峰的旁边,洞门非常狭窄,洞内则平坦空旷,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当地人种茶,与其他地方相比最为盛行。

  崇安县的殷县令招来黄山的僧人以松萝茶的制法制作建茶,真正可与松萝茶并驾齐驱,人们非常珍重,当时就有所谓“武夷松萝”的名号。

  王梓(字复礼,号草堂)《茶说》记载:武夷山周围一百二十里,都可以种茶。茶树的本性,其他地方所产多是寒性,此地单单为温性。其茶有两个品种,在山中的叫做岩茶,堪称上品;在平地的叫做洲茶,品质次之。茶的香气清浊也不同,而且冲泡的时候岩茶汤白,洲茶汤红,以此作为区别。雨前采制的叫做头春,稍后采制的叫做二春,再往后采制的叫做三春。还有秋天采制的,叫做秋露白,最为馨香。必须做到种植、采摘、烘焙都得其所宜,才可以做到香气、味道两绝。

  然而,武夷山本身是石山,峰峦带土的很少,所以所产茶叶寥寥无几。至于洲茶,所到之处应有尽有,即使是邻近各个城镇也多有栽培,运输到山中以及零星的村子和集市上去卖掉,都是冒充武夷茶。更有安溪所产的茶叶,尤其不行。有人品尝其茶味,不甚贵重,都是以假乱真的结果。至于莲子心、白毫等都是洲茶,有人以木兰花熏成欺骗人,远远比不上岩茶。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记载:陆羽《茶经》说:“岭南茶出产于福州、建州。”如今武夷山所出产的茶,味道极佳。这大概是因为武夷山诸峰挺拔独立,正如陆羽所说的上等的茶叶生长于烂石之中。

  《草堂杂录》记载:武夷山有三味茶,也就是苦、酸、甜,别是一番风味。饮用的时候味道果然屡次变化,相传可以解酒、消胀。然而这种茶采摘制作得甚少,贩卖得也很少。

  《随见录》记载:武夷山所产的茶,出产于山上的叫做岩茶,出产于水边林下的叫做洲茶。就品质而言,岩茶为上品,洲茶次之。岩茶,以出于北山上的为上,以南山上的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出产茶叶的岩名而为名。其中最好的,叫做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一个小种,则是以树名作为茶名。每株茶树出产不超过数两,不可多得。洲茶的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兰香、清香、奥香、选芽、漳芽等品类。

  《广舆记》记载:泰宁茶,出产于福建邵武府。

  福建福宁州大姥山出产茶叶,叫做绿雪芽。

  《湖广通志》记载:武昌茶,以出产于通山县的为上品,崇阳、蒲圻所产次之。

  《广舆记》记载:湖北崇阳县龙泉山,方圆二百里。山上有一个洞,好事的人手持火炬进去,行走数十步,平坦如室内,可以容纳千百人,其中有石渠流淌着泉水,清澈甘测,当地人叫做鲁溪。山岩出产茶叶,味道非常甘美。

  《天下名胜志》记载:湖广江夏县的洪山,旧称东山。《茶谱》中说:“鄂州东山出产茶叶,黑色,形状如韭菜,饮用这种茶可以治愈头痛。”《武昌郡志》记载:茗山,在湖北蒲圻县以北十五里,出产茶叶。另外,大冶县也有茗山。

  《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所属的七县,都出产茶叶,最称上品。

  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载:湖(今湖南岳阳)各山原来出产茶叶,叫做湖茶,也就是唐朝李肇所说的岳州湖之含膏茶。唐朝人非常看重,见于文献记载。如今的人们不大种植,只有白鹤僧园有千馀株茶树。其土地与建州北苑很像,所产的茶叶每年不超过一二十斤,当地人称为白鹤茶,味道非常甘甜馨香,不是其他地方的草茶所可比拟的。茶园的土色也与此类似,只是当地居民不怎么种茶罢了。

  《湖南通志》记载:长沙府茶陵州,因为其地处茶山的阴坡,所以叫做茶陵。传说从前炎帝死后葬在茶山的原野。茶山也就是云阳山,山陵山谷间有很多茶树生长,所以叫做茶山。

  长沙府出产茶叶,叫做安化茶。辰州茶,出产于溆浦。郴州也出产茶叶。

  《类林新咏》记载:长沙的石楠叶,采摘其幼芽制成茶叶,叫做栾茶,可以治疗头脑中风。湖南人在每年四月四日采摘杨桐草,捣碎成汁拌米蒸熟,就像糕点或粥类,一定要饮用此茶,才可以治愈中风。

  《古今合璧事类》记载:潭州之间有渠江,出产茶叶,多有毒蛇猛兽,当地居民每年采摘制造茶叶不超过十五六斤,其色泽如铁,却异常芳香,烹点时没有云脚茶痕。

  湘潭茶,味道与普洱茶大体相似,当地居民称作芙蓉茶。

  《茶事拾遗》记载:潭州有铁色茶,夷陵有压砖茶。

  《湖广通志》记载:靖州(治今湖南靖县)出产茶油。湖北蕲水有茶山,出产茶叶。

  《河南通志》记载:罗山茶,出产于河南省汝宁府信阳州。

  《桐柏山志》记载:瀑布山,也叫做紫凝山,出产大叶茶。

  《山东通志》记载:兖州府费县蒙山石巅,生长有一种花很像茶,当地居民采摘制成茶,味道清香,与其他茶迥然有别,堪称贡茶中的奇品。

  《舆志》记载:蒙山,也叫做东山,山上有白云岩,出产茶叶,也叫做蒙顶茶。[原注:王草堂说:这种茶乃是石头上的苔藓制成,并非茶类。]《广东通志》记载:广州、韶州、南雄、肇庆各府以及罗定州,都出产茶叶。西樵山,在广州府城西一百二十里,共有峰峦七十二个。唐末诗人曹松移植顾渚茶到这里来,当地居民于是就以种茶作为生业。

  韶州府曲江县曹溪茶,每年可以采摘三四次,茶味清香甘甜。

  潮州大埔县,肇庆府恩平县,都有茶山。德庆州有茗山,钦州灵山县也有茶山。

  清代吴陈琰《旷园杂志》记载:端州白云山,云雾的生成非常独特奇异。山中原来在悬崖峭壁上种植茶叶,每年收获一石左右,价格可以达到一百两银子。

  清代王草堂《杂录》记载:广东东部珠江之南出产茶叶,叫做河南茶。潮阳有凤山茶,乐昌有毛茶,长乐有石茗,琼州有灵茶、乌药茶。

  清代吴震方《岭南杂记》记载:广南出产苦茶,俗名叫做苦丁,这不是一种茶。叶子如巴掌大小,一片放入茶壶,味道非常苦涩;放得少些反而有甘甜味道,含在口中有助于治疗咽喉病症,其功能与山豆根相同。

  化州(今属广东)有琉璃茶,出产于琉璃庵。所产不多,香味与洞山的茶相似。僧人用来招待宾客,所奉不超过一两。

  罗浮山有茶叶,出产于山顶的石上,剥落下来,就像蒙山的石茶。其香味比庙后的茶加倍地好,不可多得。

  南朝刘宋沈怀远《南越志》记载:龙川县出产皋卢茶,味道苦涩,南海人称之为过卢。

  《陕西通志》记载:汉中府、兴安州等地都出产茶叶,如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各县,都各自有其茶园。其他府州都没有。

  《四川通志》记载:四川出产茶叶的州县,共计二十九处。如成都府的资阳、安县、灌县、石泉、崇庆等;重庆府的南川、黔江、丰都、武隆、彭水等;夔州府的建始、开县等,以及保宁府、遵义府、嘉定州、泸州、雅州、乌蒙等处。

  东川茶有神泉、兽目等品种。邛州茶叫做火井。

  《华阳国志》记载:涪陵没有蚕桑,只出产茶叶、丹漆、蜜蜡。

  明代慎懋官《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记载:蒙顶茶,接受阳光的照耀充足,所以风味芳香。唐朝大臣李德裕来到四川,得到蒙顶茶饼,就把茶饼泡在汤瓶之上,超过一个时辰就全部化掉了,于是就验证这是真正的蒙顶茶。又有五花茶,其叶片分为五瓣。

  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蜀州的晋原、洞口、横原、珠江、青城,出产有横芽茶、雀舌茶、鸟觜茶、麦颗茶,这些都是采取茶的嫩芽所制成,以其形状相似物品命名的。又有片甲、蝉翼等不同的名称。片甲茶,是早春的黄芽,其叶芽相抱如同片甲;蝉翼茶,其叶芽嫩薄如同蝉翼。这些都是散茶中的上佳品种。北宋范镇《东斋纪事》记载:四川雅州蒙顶山所产茶叶品质最好。其出产时间较晚,每年的春夏之交才开始生产,经常有云雾覆盖在茶园之上,犹如有神物保护着一样。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峡州所产的茶叶有小江园、碧涧、明月房、茱萸等。

  明代陆树声(号平泉)《茶寮记事》记载:四川雅州蒙顶山上出产有火前茶,品质最好,火前是说在寒食禁火之前采摘的;寒食禁火之后采摘的茶叶,叫做火后茶,有露芽、谷芽等名称。

  《述异记》记载:巴东有真正的香茗,开着白色的花,如同蔷薇,煎服后使人清醒不瞌睡,能够背诵,不会忘记。

  《广舆记》记载:峨眉山所产的茶叶,味道起初苦涩而终究甘甜。另外,泸州所产的茶叶可以治疗中风病。还有一种乌茶,出产于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境内。

  清代王士祯(山东新城人)《陇蜀馀闻》记载:蒙山,在四川名山县西十五里。山上有五座高峰,最高的叫做上清峰。上清峰的峰巅有一个石头,有数间房屋大小,石头下面生长着七棵茶树,毫无缝隙,传说是甘露大师亲手种植。每当产茶的时节芽叶萌发,智炬寺的僧人就报告官府来视察,记录每棵茶树芽叶的多少。采摘制造只能收获数钱茶叶,明朝进贡京师,仅仅一钱有馀。环绕大石头的周围,还生长着茶树数十棵,叫做陪茶,所产的茶则供应藩府、诸司的饮用罢了。石头旁边有泉水,经常用石头覆盖着,泉味清香绝妙,在无锡惠山泉水之上。

  《云南记》记载:名山县出产茶叶,有一个山叫做蒙山,绵延数十里,在名山县的西南。根据《拾遗记》的记载,《尚书》中所说的“蔡蒙旅平”,指的就是蒙山。蒙山位于雅州,凡是蜀茶都出产于此。

  《云南通志》记载:茶山,在元江府城西北普洱地界。太华山,在云南府的西部,所产的茶色泽香味与松萝茶相似,叫做太华茶。

  普洱茶,出产于元江府普洱山,茶性温润,味道馨香。儿茶,出产于永昌府,都是制作成团饼。还有感通茶,出产于大理府点苍山的感通寺。

  《续博物志》记载:威远州,就是唐朝南诏银生府所在的地方。各山都出产茶叶,采摘制造不按照季节,而且掺杂椒、姜等一起烹煮饮用。

  《广舆记》记载:云南广西府出产茶叶;另外,湾甸州出产茶叶,其境内孟通山所产的茶,也与阳羡茶类似。谷雨节前采摘的茶叶,味道更香。

  曲靖府的茶籽,丛生,单叶,其籽粒可以制成油料。

  清代许鹤沙《滇行纪程》记载:滇中的阳山茶,与松萝茶非常类似。

  明代陈耀文《天中记》记载:容州黄家洞出产竹茶,其芽叶如同嫩竹,当地居民采摘下来作为饮品,非常甘美。[原注:广西容县,唐代容州。]《贵州通志》记载:贵阳府出产茶叶,出产于龙里东苗坡以及阳宝山,当地居民制造不得其法,所以味道不好。近来也有采摘茶芽进行制造的,稍微可以品饮。威宁府的茶叶出产于平远,生长于岩石之间,依法采制,味道也很好。

  清代朱绍本《地图综要》记载:贵州新添军民卫出产茶叶,平越军民卫也出产茶叶。

  元代陆友《研北杂志》记载:交趾出产茶叶,所产的茶如同绿色的苔藓,味道辛辣馥烈,叫做登,北方的人翻译茶叫做钗。

9 7 3 1 2 3 4 8 :


【奇苑茶业公司茶事生产活动】
4月30日观察百年老枞水仙萌发情况
4月27日采制土国在水仙(详细图文报道)
4月26日采制天心岩水仙(简略)
09年春采摘九龙窠品种茶
武夷岩茶丹桂开始制作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汇款方式 | 网上预订 | 在线帮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咨询电话: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本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闽ICP备05000867号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