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陆廷灿《续茶经》 >> 正文

 


第八章 茶之出


发布日期:[13-03-05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国史补》:风俗贵茶,其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散芽,号为第一。湖州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绿昌明、兽目。峡州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萸寮。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婺州有东白、举岩、碧貌。建安有青凤髓。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绵州之松岭,雅州之露芽,南康之云居,彭州之仙崖、石花,渠江之薄片,邛州之火井、思安,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义兴之阳羡、春池、阳凤岭,皆品第之最著者也。

  《文献通考》:片茶之出于建州者,有龙、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末骨、粗骨、山挺十二等,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洎本路食茶。馀州片茶,有进宝双胜、宝山两府,出兴国军;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脂合,出饶、池州;泥片,出虔州;绿英金片,出袁州;玉津,出临江军;灵川,出福州;先春、早春、华英、来泉、胜金,出歙州;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拓枕,出江陵、大小巴陵;开胜、开、小、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牙、大小方,出岳、辰、澧州;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总二十六名。其两浙及宣、江、鼎州,止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为号。其散茶,则有太湖、龙溪、次号、末号,出淮南。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出荆湖;清口,出归州;茗子,出江南。总十一名。

  叶梦得《避暑录话》:北苑茶,正所产为曾坑,谓之正焙;非曾坑为沙溪,谓之外焙。二地相去不远,而茶种悬绝。沙溪色白,过于曾坑,但味短而微涩,识者一啜,如别泾渭也。余始疑地气土宜,不应顿异如此。及来山中,每开辟径路,刳治岩窦,有寻丈之间,土色各殊,肥瘠紧缓燥润,亦从而不同。并植两木于数步之间,封培灌溉略等,而生死丰悴如二物者。然后知事不经见,不可必信也。草茶极品惟双井、顾渚,亦不过各有数亩。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致之,然岁仅得一二斤尔。

  顾渚在长兴县,所谓吉祥寺也,其半为今刘侍郎希范家所有。两地所产,岁亦止五六斤。近岁寺僧求之者,多不暇精择,不及刘氏远甚。余岁求于刘氏,过半斤则不复佳。盖茶味虽均,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旗非所贵,不得已取一枪一旗犹可,过是则老矣。此所以为难得也。

  《归田录》: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云麓漫钞》:茶出浙西,湖州为上,江南常州次之。湖州出长兴顾渚山中,常州出义兴君山悬脚岭北岸下等处。

  《蔡宽夫诗话》:玉川子《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手阅月团三百片”及“天子须尝阳羡茶”之句。则孟所寄,乃阳羡茶也。

  杨文公《谈苑》:蜡茶出建州,陆羽《茶经》尚未知之,但言福建等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江左近日方有蜡面之号。丁谓《北苑茶录》云:“创造之始,莫有知者。”质之三馆检讨杜镐,亦曰在江左日,始记有研膏茶。欧阳公《归田录》亦云出福建,而不言所起。按唐氏诸家说中,往往有蜡面茶之语,则是自唐有之也。

  《事物纪原》:江左李氏别令取茶之乳作片,或号京铤、的乳及骨子等,是则京铤之品,自南唐始也。《苑录》云:“的乳以降,以下品杂炼售之,惟京师去者,至真不杂,意由此得名。”或曰,自开宝末,方有此茶。当时识者云,金陵僭国,惟曰都下,而以朝廷为京师。今忽有此名,其将归京师乎!

  罗廪《茶解》:按唐时产茶地,仅仅如季疵所称。而今之虎丘、罗、天池、顾渚、龙井、雁宕、武夷、灵川、大盘、日铸、朱溪诸名茶,无一与焉。乃知灵草在在有之。但培植不嘉,或疏于采制耳。

  《潜确类书》:《茶谱》:袁州之界桥,其名甚著,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笋,烹之有绿脚垂下。又婺州有举岩茶,片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之如碧玉之乳也。

  《农政全书》:玉垒关外宝唐山,有茶树产悬崖,笋长三寸五寸,方有一叶两叶。涪州出三般茶:最上宾化,其次白马,最下涪陵。

  《煮泉小品》:茶自浙以北皆较胜。惟闽、广以南,不惟水不可轻饮,而茶亦当慎之。昔鸿渐未详岭南诸茶,但云“往往得之,其味甚佳”。余见其地多瘴疠之气,染着水草,北人食之,多致成疾,故谓人当慎之也。

  《茶谱通考》:岳阳之含膏冷,剑南自绿昌明,蕲门之团黄,蜀川之雀舌,巴东之真香,夷陵之压砖,龙安之骑火。

  《江南通志》:苏州府吴县西山产茶,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

  《吴郡虎丘志》:虎丘茶,僧房皆植,名闻天下。谷雨前摘细芽焙而烹之,其色如月下白,其味如豆花香。近因官司征以馈远,山僧供茶一斤,费用银数钱。是以苦于赍送,树不修葺,甚至刈斫之,因以绝少。

  米襄阳《志林》:苏州穹窿山下有海云庵,庵中有二茶树,其二株皆连理,盖二百馀年矣。

  《姑苏志》:虎丘寺西产茶,朱安雅云:“今二山门西偏,本名茶岭。”陈眉公《太平清话》:洞庭中西尽处,有仙人茶,乃树上之苔藓也,四皓采以为茶。

  《图经续记》:洞庭小青山坞出茶,唐宋人贡。下有水月寺,因名水月茶。

  《古今名山记》:支删山茶坞,多种茶。

  《随见录》:洞庭山有茶,微似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松江府志》:余山在府城北,旧有余姓者修道于此,故名。山产茶与笋,并美,有兰花香味。故陈眉公云:“余乡余山茶与虎丘相伯仲。”《常州府志》:武进县章山麓有茶巢岭,唐陆龟蒙尝种茶于此。

  《天下名胜志》:南岳古名阳羡山,即君山北麓。孙皓既封国后,遂禅此山为岳,故名。唐时产茶充贡,即所云南岳贡茶也。

  常州宜兴县东南,别有茶山。唐时造茶入贡,又名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均山乡。

  《武进县志》:茶山路在广化门外,十里之内,大墩小墩连绵簇拥,有山之形。唐代湖、常二守会阳羡造茶修贡,由此往返,故名。

  《檀几丛书》:茗山,在宜兴县西南五十里永丰乡。皇甫曾有《送羽南山采茶》诗,可见唐时贡茶在茗山矣。

  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僧献阳羡茶。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于洞灵观,岁造万两入贡。后韦夏卿徙于无锡县罨画溪上,去湖一里所。许有谷诗云“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是也。

  义兴南岳寺,唐天宝中有白蛇衔茶子坠寺前,寺僧种之庵侧,由此滋蔓,茶味倍佳,号曰蛇种。土人重之,每岁争先饷遗。官司需索,修贡不绝。迨今方春采茶,清明日,县令躬享白蛇于卓锡泉亭,隆厥典也。后来檄取,山农苦之,故袁高有“阴岭茶未吐,使者牒已频”之句。郭三益诗:“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卢仝《茶歌》:“安知百万亿苍生,命坠颠崖受辛苦。”可见贡茶之累民,亦自古然矣。

  《洞山茶系》:罗,去宜兴而南,逾**十里。浙直分界,只一山冈,冈南即长兴山。两峰相阻,介就夷旷者,人呼为云。履其地,始知古人制字有意。今字书字,但注云“山名耳”。有八十八处,前横大涧,水泉清驶,漱润茶根,泄山土之肥泽,故洞山为诸之最。自西溯涨渚而入,取道茗岭,甚险恶。[原注:县西南八十里。]自东溯湖而入,取道岭,稍夷,才通车骑。

  所出之茶,厥有四品:第一品,老庙后。庙祀山之土神者,瑞草丛郁,殆比茶星矣。地不下二三亩,苕溪姚象先与婿分有之。茶皆古本,每年产不过二十斤,色淡黄不绿,叶筋淡白而厚,制成梗绝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第二品,新庙后、棋盘顶、纱帽顶、手巾条、姚八房及吴江周氏地,产茶亦不能多。香幽色白,味冷隽,与老庙不甚别,啜之差觉其薄耳。此皆洞顶也。总之,品至此,清如孤竹,和如柳下,并入圣矣。今人以色浓香烈为茶,真耳食而眯其似也。第三品,庙后涨沙、大袁头、姚洞、罗洞、王洞、范洞、白石。第四品,下涨沙、梧桐洞、余洞、石场、丫头、留青、黄龙、岩灶、龙池,此皆平洞本也。外山之长潮、青口、庄、顾渚、茅山,俱不入品。

  《茶汇钞》:洞山茶之下者,香清叶嫩,着水香消。棋盘顶、纱帽顶、雄鹅头、茗岭,皆产茶地。诸地有老柯、嫩柯,惟老庙后无二,梗叶丛密,香不外散,称为上品也。

  《镇江府志》:润州之茶,傲山为佳。

  《寰宇记》:扬州江都县蜀冈有茶园,茶甘旨如蒙顶。蒙顶在蜀,故以名冈。上有时会堂、春贡亭,皆造茶所,今废,见毛文锡《茶谱》。

  《宋史·食货志》:散茶出淮南,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

  《安庆府志》:六邑俱产茶,以桐之龙山、潜之闵山者为最。莳茶源在潜山县。香茗山在太湖县。大小茗山在望江县。

  《随见录》:宿松县产茶,尝之颇有佳种,但制不得法。倘别其地,辨其等,制以能手,品不在六安下。

  《徽州志》:茶产于松萝,而松萝茶乃绝少,其名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其不及号者为片茶八种。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芽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方。制名号多端,皆松萝种也。

  吴从先《茗说》:松萝,予土产也,色如梨花,香如豆蕊,饮如嚼雪。种愈佳,则色愈白,即经宿无茶痕,固足美也。秋露白片子,更轻清若空,但香大惹人,难久贮,非富家不能藏耳。真者其妙若此,略混他地一片,色遂作恶,不可观矣。然松萝地如掌,所产几许,而求者四方云至,安得不以他混耶?

  《黄山志》:莲花庵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

  《昭代丛书》:张潮云:“吾乡天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间,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足称仙品。采之甚难,不可多得。”《随见录》:松萝茶,近称紫霞山者为佳,又有南源、北源名色。其松萝真品殊不易得。黄山绝顶有云雾茶,别有风味,超出松萝之外。

  《通志》:宁国府属宣、泾、宁、旌、太诸县,各山俱产松萝。

  《名胜志》:宁国县山在文脊山北,产茶充贡。《茶经》云“味与蕲州同”。宋梅询有“茶煮山雪满瓯”之句。今不可复得矣。

  《农政全书》:宣城县有丫山,形如小方饼横铺,茗芽产其上。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为阳坡,其茶最胜。太守荐之,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文茶”,一名“瑞草魁”。

  《华夷花木考》:宛陵茗池源茶,根株颇硕,生于阴谷,春夏之交,方发萌芽。茎条虽长,旗枪不展,乍紫乍绿。天圣初,郡守李虚己同太史梅询尝试之,品以为建溪、顾渚不如也。

  《随见录》:宣城有绿雪芽,亦松萝一类。又有翠屏等名色。其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

  《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埭、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志》:金地茶,西域僧金地藏所植,今传枝梗空筒者是。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上者不同,味自异也。

  《通志》:庐州府属六安、霍山,并产名茶,其最著惟白茅贡尖,即茶芽也。每岁茶出,知州具本恭进。

  六安州有小岘山,出茶名小岘春,为六安极品。霍山有梅花片,乃黄梅时摘制,色香两兼而味稍薄。又有银针、丁香、松萝等名色。

  《紫桃轩杂缀》:余生平慕六安茶,适一门生作彼中守,寄书托求数两,竟不可得,殆绝意乎!

  陈眉公《笔记》:云桑茶出琅琊山,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清。

  广德州建平县雅山出茶,色香味俱美。

  《浙江通志》:杭州钱塘、富阳及余杭径山多产茶。

  《天中记》:杭州宝云山出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者,名白云茶。

  田子艺云: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郡志》称有龙居之,非也。盖武林之山,皆发源天目,有龙飞凤舞之谶,故西湖之山以龙名者多,非真有龙居之也。有龙,则泉不可食矣。泓上之阁,亟宜去之,浣花诸池,尤所当浚。

  《湖杂记》:龙井产茶,作豆花香,与香林、宝云、石人坞、垂云亭者绝异。采于谷雨前者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纶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坡仙食饮录》:宝严院垂云亭亦产茶,僧怡然以垂云茶见饷,坡报以大龙团。

  陶谷《清异录》:开宝中,窦仪以新茶饷予,味极美,奁面标云龙陂山子茶。龙陂是顾渚山之别境。

  《吴兴掌故》:顾渚左右有大小官山,皆为茶园。明月峡在顾渚侧,绝壁削立,大涧中流,乱石飞走,茶生其间,尤为绝品。张文规诗所谓“明月峡中茶始生”是也。

  顾渚山,相传以为吴王夫差于此顾望原隰可为城邑,故名。唐时,其左右大小官山皆为茶园,造茶充贡,故其下有贡茶院。

  《蔡宽夫诗话》:湖州紫笋出顾渚,在常、湖二郡之间,以其萌茁紫而似笋也。每岁入贡,以清明日到,先荐宗庙,后赐近臣。

  冯可宾《茶笺》: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罗,曰白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浦,不可指数。独罗最胜。环境十里而遥,为者亦不可指数。而曰,两山之介也。罗隐隐此,故名。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罗也。洞山之,南面阳光,朝旭夕辉,云雾,所以味迥别也。

  《名胜志》:茗山在萧山县西三里,以山中出佳茗也。又上虞县后山,茶亦佳。

  《方舆胜览》:会稽有日铸岭,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茶产其地,绝奇。欧阳文忠云:“两浙草茶,日铸第一。”《紫桃轩杂缀》:普陀老僧贻余小岩茶一裹,叶有白茸,瀹之无色,徐引,觉凉透心腑。僧云:“本岩岁止五六斤,专供大士,僧得啜者寡矣。”《普陀山志》:茶以白华岩顶者为佳。

  《天台记》: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桑庄《茹芝续谱》:天台茶有三品:紫凝、魏岭、小溪是也。今诸处并无出产,而土人所需,多来自西坑、东阳、黄坑等处。石桥诸山,近亦种茶,味甚清甘,不让他郡,盖出自名山雾中,宜其多液而全厚也。但山中多寒,萌发较迟,兼之做法不佳,以此不得取胜。又所产不多,仅足供山居而已。

  《天台山志》:葛仙翁茶圃,在华顶峰上。

  《群芳谱》:安吉州茶,亦名紫笋。

  《通志》:茶山,在金华府兰溪县。

  《广舆记》:鸠坑茶,出严州府淳安县。方山茶,出衢州府龙游县。

  劳大与《瓯江逸志》:浙东多茶品,雁宕山称第一。每岁谷雨前三日,采摘茶芽进贡。一枪二旗而白毛者,名曰明茶;谷雨日采者,名雨茶。一种紫茶,其色红紫,其味尤佳,香气尤清,又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难种薄收,土人厌人求索,园圃中少种,间有之,亦为识者取去。按卢仝《茶经》云:“温州无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惟雁宕山水为佳。”此茶亦为第一,曰去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但以锡瓶贮者,得清香味,不以锡瓶贮者,其色虽不堪观,而滋味且佳,同阳羡山茶无二无别。采摘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贮二三年。愈佳愈能消宿食醒酒,此为最者。

  王草堂《茶说》:温州中及上茶皆有名,性不寒不热。

  屠粹忠《三才藻异》:举岩,婺茶也。片片方细,煎如碧乳。

  《江西通志》:茶山,在广信府城北,陆羽尝居此。

  洪州西山白露鹤岭,号绝品,以紫清香城者为最。及双井茶芽,即欧阳公所云“石上生茶如凤爪”者也。又罗汉茶,如豆苗,因灵观尊者自西山持至,故名。

  《南昌府志》:新建县鹅冈西有鹤岭,云物鲜美,草木秀润,产名茶异于他山。

  《通志》:瑞州府出茶芽,廖暹《十咏》呼为雀舌香焙云。其馀临江、南安等府俱出茶,庐山亦产茶。

  袁州府界桥出茶,今称仰山、稠平、木平者佳,稠平者尤妙。

  赣州府宁都县出林,乃一林姓者以长指甲炒之,采制得法,香味独绝,因之得名。

  《名胜志》:茶山寺,在上饶县城北三里,按《图经》,即广教寺。中有茶园数亩,陆羽泉一勺。羽性嗜茶,环居皆植之,烹以是泉,后人遂以广教寺为茶山寺云。宋有茶山居士曾吉甫,名几,以兄开忤秦检,奉祠侨居此寺,凡七年,杜门不问世故。

  《丹霞洞天志》:建昌府麻姑山产茶,惟山中之茶为上,家园植者次之。

  《饶州府志》:浮梁县阳府山,冬无积雪,凡物早成,而茶尤殊异。金君卿诗云:“闻雷已荐鸡鸣笋,未雨先尝雀香茶。”以其地暖故也。

  《通志》:南康府出匡茶,香味可爱,茶品之最上者。

  九江府彭泽县九都山出茶,其味略似六安。

  《广舆记》:德化茶,出九江府。又,崇义县多产茶。

  《吉安府志》:龙泉县匡山有苦斋,章溢所居,四面峭壁,其下多白云,上多北风,植物之味皆苦。野蜂巢其间,采花蕊作蜜,味亦苦。其茶苦于常茶。

  《群芳谱》:太和山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

  《福建通志》:福州、泉州、建宁、延平、兴化、汀州、邵武诸府,俱产茶。

  《合璧事类》:建州出大片。方山之芽,如紫笋,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碾。治头痛,江东老人多服之。

  《天下名山记》: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雨前者每两仅十钱,其价廉甚。一云前朝每岁进贡,至杨文敏当国,始奏罢之。然近来官取,其扰甚于进贡矣。

  柏岩,福州茶也。岩即柏梁台。

  《兴化府志》:仙游县出郑宅茶,真者无几,大都以赝者杂之,虽香而味薄。

  陈懋仁《泉南杂志》:清源山茶,青翠芳馨,超轶天池之上。南安县英山茶,精者可亚虎丘,惜所产不若清源之多也。闽地气暖,桃李冬花,故茶较吴中差早。《延平府志》:棕毛茶,出南平县半岩者佳。

  《建宁府志》:北苑在郡城东,先是建州贡茶,首称北苑龙团,而武夷石乳之名未著。至元时,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吴越间人颇不足闽茶,而甚艳北苑之名,不知北苑实在闽也。

  宋无名氏《北苑别录》: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兴国中,初为御焙,岁模龙凤,以羞贡筐,盖表珍异。庆历中,漕台益重其事,品数日增,制度日精。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方其春虫震蛰,群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大观。故建人谓至建安而不诣北苑,与不至者同。仆因摄事,得研究其始末,姑摭其大概,修为十馀类,目曰《北苑别录》云。

  御园:九窠十二陇,麦窠,壤园,龙游案,小苦竹,苦竹里,鸡薮案,苦竹,苦竹源,鼯鼠案,教练陇,凤凰山,大小焊,横坑,猿游陇,张坑,带园,焙东,中历,东际,西际,官平,石碎窠,上下官坑,虎膝窠,楼陇,蕉窠,新园,天楼基,院坑,曾坑,黄际,马安山,林园,和尚园,黄淡窠,吴彦山,罗汉山,水桑窠,铜场,师如园,灵滋,苑马园,高,大案头,小山。右四十六所,广袤三十馀里,自官平而上为内园,官坑而下为外园。方春灵芽萌坼,先民焙十馀日,如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张坑、西际,又为禁园之先也。

  《东溪试茶录》:旧记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

  丁氏旧录云:“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东山之焙十有四:北苑龙焙一,乳橘内焙二,乳橘外焙三,重院四,壑岭五,渭源六,范源七,苏口八,东宫九,石坑十,建溪十一,香口十二,火梨十三,开山十四。南溪之焙十有二:下瞿一,洲东二,汾东三,南溪四,斯源五,小香六,际会七,谢坑八,沙龙九,南乡十,中瞿十一,黄熟十二。西溪之焙四:慈善西一,慈善东二,慈惠三,船坑四。北山之焙二:慈善东一,丰乐二。

  外有曾坑、石坑、壑源、叶源、佛岭、沙溪等处。

  惟壑源之茶,甘香特胜。

9 7 3 1 2 3 4 8 :


【奇苑茶业公司茶事生产活动】
4月30日观察百年老枞水仙萌发情况
4月27日采制土国在水仙(详细图文报道)
4月26日采制天心岩水仙(简略)
09年春采摘九龙窠品种茶
武夷岩茶丹桂开始制作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汇款方式 | 网上预订 | 在线帮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咨询电话: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本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闽ICP备05000867号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