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武夷茶文

武夷山水一壶茶

发布日期:2008-03-29 22:49:23 访问次数:1614

作者:张建光

     应该说是茶找上我。原来不知茶为何物,大概把它当作中草药一类看待。上山下乡茶场,种茶、制茶自然也就喝起茶来。先是醉心绿茶,后痴白茶,再迷红茶,及至到武夷山工作,喜爱起武夷岩茶来。这一喜爱发展到不可救药,确如古人所说,一日不可无此茶。哪天出差什么都可以忘记,惟独不能落下武夷岩茶,否则终日打不起精神。不完全是主政一方的感情原因。一日,同学文友南强先生到办公室看我,话题竟是武夷岩茶。我知道他写小说、写散文、写科普读物、写评论,都非常成功。长篇小说在《福建日报》连载,散文多次获奖,科普成为学生的课外参考。不知他何时竟喜欢起武夷岩茶来,潜心钻研拿到了国家职业茶评师的职称。就像奇文共欣赏,好茶当为天下人同饮。他撰写了“武夷岩茶”专著,设立了“武夷岩茶”网站。时不时天南海北的茶客要茶,他代为购买,并通过邮局千里送茶,倒贴邮资也乐此不疲。他向我谈起了红袍之神、水仙之醉、肉桂之香、名丛之名、奇种之奇……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对武夷岩茶如此准确的体验,如此精辟的阐述。说到会心处,不禁为他击节叫好,连呼“上茶来!上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什么?那天北京的朋友告诉我,真羡慕武夷山人!我以为所指厮守的山水,答复却是岩茶。一茶在手,百事无求,讲的是岩茶意味着幸福;有一国家机关领导来武夷山,我以君子之交淡如“茶”的名义赠他一份茶叶,他央告我不要这样做。因为担心上瘾后,如此昂贵的价格会让自己倾家荡产的,讲的是岩茶象征着财富;更多的游人到了武夷山,揣起十八道茶艺的说明,带回好好实践,从此改变了饮茶的习性,讲的是岩茶好象人生;“千言与万语,不外吃茶去”。禅茶一味,物我两忘,淡泊明志。品出色,品出香,品出了哲理,讲的是岩茶饱含文化;岩茶兼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醇厚的优点,不燥火、不苦涩、多种微量元素调理人身功能最有益处,讲的是岩茶充满保健。天下谁不说家乡好,谁不夸自己的茶香。但是初识武夷岩茶却很难激起人们的美感。没有人赞扬岩茶外形,只有武夷山人自嘲其貌不扬, “粗枝大叶”。虽然冲泡之后绿叶红镶边,虽然一张茶叶便是一条龙的形状。也没有人能很直观地讲清武夷岩茶独特的感官审美,就连很多武夷山人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道是,小小岩茶,大大世界。

  武夷岩茶首先最大表现了武夷的山水精神。陆羽茶经有云,茶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确为茶树生长的上上之地。典型的丹霞地貌,火山烁岩、红沙岩和页岩,尽是烂石砾壤。陆羽还说,茶树最喜“阳崖阴林”,武夷岩茶哪棵不长在崖崖壑壑?碧水丹山,幽涧流泉,80%相对温度,20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长年峥嵘云雾深锁,“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帘洞口云”,所以“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独得天地之灵异。如此名山怎不出名茶?武夷岩茶性格更有如武夷山水。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唐朝孙樵拟人化的写了品饮武夷茶的过程,开头见面,武夷岩茶“面目严冷”,苦口难喝,实际上他的为人温和而且正派,其甘如荠,堪称人中君子。岩茶不是轻薄之辈,厚重如山,岩茶面冷心善,饮茶的感觉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有如“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最绝还属岩茶之香,它几乎可以集中自然界所有的香气,然后又可以逐一释放出来。你能品到兰花香、水仙香、桂花之香;你也能品到桂皮香、菖蒲香、姜母之香;你还能品到蔗糖香、奶油香或者特殊的豆乳之香。这种香不是青香、含香、漏香、浮香、闷香等不正之香更不是外来添加之香。它是真香、纯香、本香。它香得自然连绵,留在杯底,停在齿间,直沁脾肺,存在心里。岩茶真的具有武夷山水“岩骨花香之胜”。君到武夷,看山水如品岩茶;君饮岩茶,杯盏间如见山水。[FS:PAGE]
  武夷岩茶喝到这个层次上,也还只是她的物质形态。实际上岩茶更具武夷人文情怀。也许有的朋友从八百多个品种的芳名上去理解;也许有的朋友从做青看天看茶去体会;或者从茶道的“廉美和静”和“俭清和静”的顺序去争论,抑或从兔毫盏的真伪,茶壶年代的久远去辩析;再就是从古往今来关乎岩茶的诗、联、字画中,从生动形象的歌舞习俗去品味。这些武夷岩茶都能给予。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和灵魂应属于思想上的。武夷岩茶的哲学含义何在呢?

  泛舟五曲,有一飞石溪中而立。上有摩崖石刻一方,因行书繁体,游人大多读作“奈龟”,实则为“茶灶”。书写者便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当年他创建紫阳书院,矶石天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煮茶品茗,呤诗斗茶。其诗云:“仙翁遗灶石,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不多人知道朱子的茶道人生。最近读了福建茶文化研究会巩志先生的文章,才清楚朱熹出生三天,其父好友郑安道在洗儿典礼就以宋朝贡茶名品“月团”作诗相贺,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青年时代曾戒酒以茶修身明德,终生粗茶淡饭,“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也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生命最后时刻为南剑州一处景点题名,落款竟为“茶仙”。他对武夷岩茶颇有研究,比较了江西茶和武夷岩茶的区别,认为后者其味不浓不淡,不厚不薄归于中,其味且正且长,淳和适当归于庸,在诸茶中最具中庸之道。朱子把儒家最高道德赋于武夷岩茶。品饮武夷岩茶可以体会儒学的崇高境界,激励人们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平天下。

  武夷岩茶好喝不好说,岩茶好说不好写。有如文章给人“通感”的享受。明明是线条,偏偏却有动静,明明作为自然之物,偏偏飞扬起思想。品赏武夷岩茶,你要用眼、用手、用嘴、用耳、用心去努力。然而南强先生做到了。他的《武夷岩茶》一书着重突出武夷岩茶冲泡品饮过程中的感官审美,揭示人们内心的生活感悟。最为可喜的他不仅注重叙述的文学性,更为注重科学性。随手一翻《岩韵细读》篇,看看他如何“解读”武夷岩茶“岩韵”的典型特征。他先分析了晚清名人梁章钜“香、清、甘、活”四字的概括,和今人“岩骨花香”的评说,然后溯本求源指出“岩韵”是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和愉悦。他具体一一准确说出人们感官上体会岩茶色、香、味种种特征。最后意犹未尽,他又着重阐述岩茶的味,把它细分为甘、醇、鲜、滑,将这些感官味道综合起来,注解梁章钜的“活”字为“活蹦乱跳”、“变化多端”、“源源不绝”,直至飘然若仙,赞叹“巍巍乎武夷高山,荡荡乎九曲流水”!

  岩韵无穷,文章不尽。古人今贤为岩茶不吝赐墨,南强先生的茶论并非岩茶咏叹的结束。我们期望有更多的武夷“茶经”问世!

  (此文为南强《武夷岩茶》之序)

  原载《农业考古》2006年第05期

上一文章:半月水仙

下一文章:是她让我如醉如痴!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