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10-10-20 11:44:43 访问次数:2048
武夷山马头岩茶区
静谧悟源涧
今天的节气是立夏,我省的乌龙茶春茶采制也基本进入后期。回想起几天前的武夷山悟寻茶之旅,福州茶友老山、老赖依旧兴奋,就着一盏山中道士赠予的山间野茶,他俩为我们讲述了4月29日那天顺着武夷山五处最佳岩茶产区“三坑两涧”之一的“悟源涧”所进行的寻茶之旅--
4月29日,晴朗,微风,带路的茶农说,循着这条路线,我们将找到传说中“马肉”(指出产于马头岩区域的肉桂)的源头。
悟源涧,是一片分布于一条山间溪流两旁的茶区,从武夷山九曲景区最高峰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诸多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区域,形成悟源涧的源头,涧水流到山脚的兰汤村,最后汇入九曲溪,而我们的行程就从兰汤开始。
兰汤,很美的一个村名,有许多朴素洁净、价格实惠的家庭旅店,这一带是驴友族在武夷山的首选落脚处。
一到山脚,我们就看到远方挺立的三姑石,悟源涧的潺潺溪水带着山花烂漫的气息逶迤而来。一路听着流水鸟鸣,不觉就过了三姑石,带路的茶农指着山道左边的一条小路说:那是去“桃树窠”的路。大凡在“三坑两涧”区域带“窠”字的地名都是产好茶的地方。[FS:PAGE]
深山茶担
沿着三姑石继续前行,我们来到“大岭头”茶区,几个姑娘正在茶园里采茶,还有的茶农则停下手中活从茶丛里探出身来打招呼。看到我们抓着相机瞄着那几个姑娘一顿猛拍,茶农朋友笑着告诉我们:她们以前的村庄就在这个山顶上,后来搞景区保护才搬迁下山;山上常年云蒸雾绕,村里姑娘下山遇见山下村民常常被戏称为“天女下凡”,如果看不顺眼的就被叫做“岩猴子”。
听着这些趣事,我们来到了被称作“盘龙后”或“龙脚”的一片茶区,一队茶农挑着装满茶青的茶篓下山来,带出一路茶叶清香。茶农说:采茶要赶早,午前采的叫做“早青”,午后采的叫“午青”,“早青”制出的成茶品质优于“午青”。如果碰上下雨,采的茶青就成了“雨水青”,是很难做出好茶的。武夷山“三坑两涧”茶区地貌高低不平,岩多土少,造成茶园分布零星难以成片,基本以传统手工采青为主。因此“三坑两涧”正岩茶质优量少,让许多茶人感叹正岩茶“一茶难求”。
正在我们感叹着“好茶不易”的时候,一个峰回路转,“马肉”的源头就呈现于我们面前--眼前一座形似马头的山峰傲然矗立在一片宽阔的茶园中,似一尊威严的守护神,守护着这方出产“马肉”的神奇土地,马头岩的下方就是那座略显陈旧仍不失风范的著名古建筑--“磊石精舍”。茶农朋友说这就是他们原来的村庄“马头小队”的所在地,昔日的小村庄如今只剩下马头岩脚下依稀一点断垣残墙。紧跟着茶农朋友绕到“马头岩”背后,我们看到一道窄小的峡谷,一条笔直的峡谷间涧水,在峡谷的左侧山壁上,“悟源涧”三个清乾隆年间的石刻字让我们突然心中莫名撼动,喉间生出了岩茶的“骨鲠”……这三个字如禅宗的“话头”,在我们内心种下了一颗菩提籽。
“自有源头活水来”,悟道思源!就是这条涧水滋养了“马头岩”这方土地,孕育出这一方神奇的正岩名茶;涧水一路流淌,注入到山脚的村庄的池塘沟渠,这个村庄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兰汤”……
“磊石精舍”原来是一座佛家庙,不知从何时起住进了道士,道士请我们品尝他刚刚采制的山间野茶,这野茶虽然尚未焙火,但入口甘醇,香气细致,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茶间,茶农朋友告诉我们,磊石精舍一边是马头岩,另一边翻山过去就是著名的半天腰茶区及天心寺大红袍茶区。
听此一说,我们不禁又神往起来。(老山老赖)
上一文章:武夷山三坑两涧访茶记(鹤缘堂)
下一文章:在武夷山感受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