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茶史茶俗 >> 正文

 


武夷南→北,行茶路,考武夷山茶源头


发布日期:[09-11-03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源起武夷山的古茶路,是一条南起福建武夷山,跨过鄱阳湖、长江、黄河、中原大地、越太行山、大漠戈壁,北达蒙古、俄罗斯,绵延清代 200年,长达万里的茶路。

古往今来,武夷山茶叶由下梅古镇出发,源源不断地销往俄罗斯,直抵欧洲腹地,由此,武夷山茶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重要的 连结亚欧的 国际商路。

    创下这条辉煌茶路的主角,便是武夷山南北两侧的 茶镇,与那些纵横交错的水陆茶道。

武夷南 北,行茶路

行车路线:

武夷山 5 公里 下梅村 138 公里 江西铅山河口

总里程:

单程 142 公里

路况:

武夷山至铅山,省道,路面平整,但山路弯道较多

 

由武夷山为起点的这条 茶路,曾茫茫万里、浩浩荡荡,越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如今虽已远离自己的时代,但却在茶路上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更在茶路边留下诸多多彩的文化遗产,使得这条万里茶路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面对着它,单凭一己之力,数日之功,自是无法穷尽。

武夷山脉只是漫长茶路的源起之地,在这里,我们只能掀开长卷的一角,以 短暂的“武夷南北茶路行”自驾之旅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为 大家展现这条万里茶路起始段的历史与现实。

茶势,源于梅溪

有谁知道,万里茶路催生的数百年茶势兴盛,竟源于一条小小的梅溪。

史料记载,万里茶路起始段的线路是“自福建建宁府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下梅村,顺梅溪,西入崇阳溪,北上,达崇安城。此段为水运,约三十里。于崇安城沿闽赣古驿道西北行,过闽赣交界之分水关,达信江南岸之江西广信府铅山河口镇,约一百八十里……”

驱车从省道 303向东拐上一条去下梅的乡道,出 武夷山风景区不久,就驶进了重重叠叠的山岭之中,200年前的古道,而今已是一片通途。只是山路多盘,待到峰回路转之时,前方 一处山间凹地之中忽现一片村庄,虽是时值冬日,但也是一派山环水绕、俊朗清逸的田园风光,一切正应了那 不待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 的诗意。

车一入村口,我们便在村头的广场上瞧见了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万里茶路而立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晋商万里茶路起点”。不错,这里便是我们的此行的第一站:下梅。

停好车,我并没有急于进村,而是信步来到了村边的那条溪水旁。眼前的这条溪流,溪面不阔,水流平缓,因是冬日,溪边水浅滩露,溪中水清见底;不知雨季里,这条溪流又会是何番景象。

武夷山山区多水系,自古好水伴名山。依其方位, 此溪便应是大名鼎鼎的梅溪了:一条源自武夷山东部的梅岭,一路西来,在下梅绕村而过,最终汇入武夷山下的崇阳溪。

梅溪之有名是因为它不仅曾以其一曲清水养育过 北宋著名的风流才子词人柳永,以及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更是因为在清朝,梅溪成就了一个繁荣的茶市:下梅。而下梅成就的,是一个茶叶王朝的数百年辉煌。

下梅之得名起于村西的这 条梅溪。

下梅之得势源于 村西的这 条梅溪。 作为下梅唯一沟通外埠的水路,梅溪承担着东西南北货物进出的运力。 据史记载, 下梅邹氏为了便于竹筏装卸货物,在下梅村流域的梅溪段选址建埠。计有四处:孙厝碓下河埠、祖师桥当溪口河埠、芦下巷口河埠以及鱼头坝上的新街巷口河埠。四大河埠终日繁忙,吞吐着下梅来往的货物。

下梅之得兴盛更是缘于 村西的这 条梅溪。溪上运送的茶叶,和那因茶而生的万里茶路和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造就了这个茶叶重镇。各地茶商采购的武夷山茶正是在下梅集运,经梅溪水路,西进崇阳溪后,或北上万里,或南下入海的。

梅溪,是武夷山脉的百年茶势之源。

眼前的这条梅溪曾一度成为山西榆次车辋的常氏,进入下梅茶市采购武夷岩茶的重要水路,更是晋商与下梅邹氏联合贩运武夷茶到北边恰克图起程的“茶商水道”。 晋商对外发货时,满载茶叶的竹筏就从芦下巷口河埠下水,进入了梅溪水路,由此踏上茫茫茶路。

茶镇,兴于水运

此番来到下梅,便是希望能在这里寻访到些许当年那神话般辉煌的蛛丝马迹。然而,溪还是那条梅溪,但当年的码头却是难觅踪影。

顺着溪边,驾车向上游寻去,终于见到了一处标有“景隆号码头”的河岸,与史料记载的对照,这里应该是 芦下巷口河埠,也就是 下梅邹氏“景隆号”茶庄的专用码头,更是当年晋商运茶的出发地。

立于“景隆号码头”之上,想象着《崇安县志》中记载的:“康熙十九年,武夷岩茶茶市集崇安下梅,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 …… ”的盛况,心中不胜感慨。好在今天 这座码头,虽已不再用来运茶,但却也转变为下梅村新兴旅游项目“梅溪漂流”的专用码头,每年旺季都会有许多游客在此登筏一漂梅溪,感受当年那 “茶商水道”上的韵味,重现当年梅溪的水上景象 …… 多少这也是对古人的一种告慰吧。

从梅溪边来到下梅村边,见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浅溪于村中穿村而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半后,汇入了村外的梅溪,这便是下梅镇人工开凿的河流——当溪。 清康熙年间,下梅的茶商邹氏出巨资对当溪进行了全面改造,除将当溪南北岸坡改造成街路外,还在当溪各段修筑埠头,使之更适合当时下梅繁忙的水运。

据史料记载,在下梅村的梅溪与当溪的交汇口上,清代曾建有祖师桥一座。据说祖师桥 30多米,雄踞于水口: 顶层是楼阁式观景台 , 登楼 依窗眺望,整个下梅附近的山光水色尽在眼中;祖师桥的桥面则是戏台,面向南北街市,每到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夜晚,祖师桥上便灯火辉煌,丝竹悦耳,晋腔小调嘹亮,好戏连台,桥旁看社戏的人群就聚集在街道两侧,下梅村内自是一派喜悦祥和之气。

当年的祖师桥早已不见了踪影,下梅人自是 把石桥的存毁与下梅村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常言道是“桥存村兴,桥毁村败”, 今天的下梅人又在原地 (下梅村的当溪出水口处)重建了水口桥亭:祖师桥。如今桥亭重立,横跨于当溪水口之上,在青山绿水映衬下,又成了下梅村的一大景观,这里恐怕更多的是饱含着下梅人重振贩茶重镇的美好愿望。

登上尚未完工的楼阁,居高临下望去,四野景色尽收眼底:但见当溪两岸,下梅村中大片的灰黑屋瓦黄土 夯墙的闽式民居 之间,竟还矗立着许多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那 流畅自如的曲线墙头给古朴的村落增添了一种优美的动感。这恐怕多是因为下梅地处闽赣交界,又曾是重要的商贸集市,徽商、晋商等各地商客为了茶叶往来频繁,所以建筑风格多少自然会受临近的江西、浙江的徽派建筑的影响。

从祖师桥上下来,走进当溪岸边的老街。两条长约数百米的老街沿着当溪的南北两岸向村子的深处延伸而去,老街上搭有廊棚,连成一线,虽为往来行人免去风雨之苦,却也遮挡了光线,使得老街内略显幽暗;老街两面临街的多为店铺,木制的店铺,通常都是前为店,后住人。

因为正是过年,许多店铺都关着门,整个街面显得有些冷清,偶有几家敞着门的,店家也多围在桌旁自顾自地与走亲访友的熟人们饮茶聊天,全不把我们这些到处乱窜的异乡观光客放在眼中;遥想当年下梅盛世之时,这老街之上 鳞次栉比的 必当都是茶行, 肩擦踵 的必当是茶商茶客,当溪之中穿梭不息的必当是竹筏茶货 ……

如今,当溪两岸 当年修建的码头旧址还在, 廊棚之下临水之处的美人靠 风韵犹存 ,来往的行人依然可以在此歇息,也可在此品茶聊天,但却再也观赏不到当溪之中筏来筏往的盛况了。

据说当年美人靠上坐着最多的还是日日守在溪边,盼夫归家的众多下梅茶商的妇人和儿女, 有人说嫁给徽州商人,即意味着“一世夫妻三年半”,然而嫁给奔波在万里茶路上的晋商和下梅商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管有多少悲欢离合,繁荣的茶市,漫漫茶路 ,还是给小小的下梅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大茶商。据说当年下梅的茶商邹氏,一次都能借给朝廷白银五亿两,可以撑起清王朝一半的国库,其雄厚财力可见一斑。

茶商,名于邹氏

即使是在今天,只要亲眼看看下梅村内那座雄伟气派的标志性建筑 ——邹氏祠堂, 就会知道当年的邹氏家族曾是多么的富有,多么的荣耀。

邹氏的家祠在村中临当溪而立,整个建筑彰显出一股威严隽永的气势,但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得数它那牌楼式的门楼。左右三组梯级挑檐,烘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对称布列的砖雕,汇集精心刻镂的各种吉祥图案,有期望科举成名的“魁星点斗图”,有体现圆满思想的“龙凤呈祥图”,更有为体现 邹氏 家族“追本溯源”传统理念而刻饰的“木本”、“水源”两幅砖刻门批, 意在向后人揭示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如树木一样,有赖于深深遍布在乡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有赖于源头的涓涓细流的道理。

苍老的门楼,华丽的砖雕,门前坐着的两位聊天的老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歆味,久久地吸引着我的镜头,也深深地印入我的记忆之中。

出家祠,我们在 家祠旁发现有一口“乾井”,相传下梅的游子回乡祭祖之后一定会喝一口乾井之水,以表达思念故乡之情意;而在去 “大夫第”的路上,我们在当溪岸边又发现了另外 一口“坤井”,“坤井之水,出自大地之母”代表着井水哺育大地的宽厚仁爱。据说下梅还有许多口井,其中尤以一口“天一井”最为出名,此井取名“天一”本是循《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思。但其出名却是 与清代下梅茶市的一次斗茶活动有关:

自从下梅成茶市后,武夷山其他的几家大茶商每年也都凭着雄厚的实力与邹氏争夺茶叶生意,众茶商几乎年年都为当年的茶价发生争执。怎样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来公平竞争春茶上市的开价权呢?邹氏景隆号码头附近有一口井,名曰大井,大井的水清澈纯洁,往来茶商们必舀取大井的水去泡茶。

于是邹氏便在大井商埠公开征集井名号,一切开支都由邹氏的茶行包了。现场征集的规则是:时间以燃尽一炷香为限,井名号需在 大井 二字范围构思,或添减笔划,但不得超过两笔,胜者则享有茶市的开价权。各茶行都请文人墨客来参赛,案上的香炷快焚到尽处时,一位邹氏秀才,跃上擂台击鼓,声称自己夺魁。只见他稳持大笔,饱醮酣墨,在大井的“大 上方添上一笔,“大”遂成为“天”字,又在“大”与“井”之间的空隙处,恰到好处地就势一横 ——奇迹出现了:“天一井”。

晋商总裁十分满意地敲响了锣,当众宣布今春茶叶上市的开价权让给了邹氏。由于邹氏在历次斗茶竞价中都恪守商德,公正诚信,生意日遂,产业渐充,一跃成为武夷山富贾。晋商无不赞叹邹氏:“尔等家荣,皆因文才昌则商财盛。”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不打奢侈牌,“金针梅”茶路归何处?
对话《茶叶之路》导演李德刚:重走三百年古茶路
下梅茶事 (万里茶路起点——下梅村)
《万里茶路》、《茶路之旅》开机
紧张筹备“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
下梅:万里茶路第一站
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万里茶路”茶叶之路全程
武夷茶路 古道遗存难寻觅
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走进武夷山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