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据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
其中大红袍是从名枞中单列出来的名丛(是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其余的名枞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有几百、上千种,统归一个系列(名枞是武夷山历代茶人从武夷菜茶中经过单株选育,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单枞”。这些单枞表现好制出了优质的成品茶,便加以命名,称之为“花名”。经过评比斗茶,从众多花名中评选出品质特别优良的,称之为“名枞”。名丛发展后,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这些“名丛”茶叶在武夷岩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名丛”也是原产地保护内容之一)其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汤色橙黄明亮。大部分有野茶的风味。名枞岩茶的生长更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名枞多种植在名岩区内。
作为一名岩茶爱好者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什么是清香型武夷岩茶与传统型武夷岩茶。认识武夷岩茶可以从大红袍,肉桂,水仙三个系列先入门,有茶友人戏称其为武夷岩茶的三个代表。认识清楚这三个品种后,在进行深入学习。“名枞”品系繁多,可先找几大名枞试喝,作个大概的了解,了解他们的特征特性。名枞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类别,所以按照国家的标准技术监督局也制定了专门的统一标样。名枞不一定每种喝过才肯罢休,名枞具备共同的特征特性,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且种植在名岩区内种植的环境一定要好,如果种植的环境不好,其特有的品种特征就很难表现出来。优异的名枞是优良独特的生态环境(好的原材料)+优良的品种+精湛的制作工艺构成!(缺一不可)
认识外引品种: 近年还从外地引进了很多的乌龙茶优良品种如丹桂、黄观音、金观音、黄旦、黄奇、矮脚乌龙、毛蟹、梅占、奇兰、八仙、等几十种品种。其品种特征较明显,制优率较高,香气好,但韵味较弱! 外引品种的风格大多数是走清香型风格,香味相对较好,但是韵味比较低,对于其的认识,通过几个品种认识他们的风格就可以了,鉴别认识一个品种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个人认为一种品种的完全表现,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去学习它无法完全认识。建议从三个代表(大红袍,肉桂,水仙)入门,要不为了品种而去研究武夷岩茶可能一辈子的时间都要用上。 武夷岩茶从三个代表学习选择,最终的选择应该还是回到这三个系列上面。
清香型和传统型:清香型在武夷岩茶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轻发酵轻焙火的武夷岩茶,其表现香气清鲜、高飘,是做青程度较轻所表现的一种清花香或花香且略带青味。但缺点是此技术尚未成熟,而香气保存时间短,也不耐储存。(目前也武夷山也少数人采用这种生产方法,可忽略不计)另外一种传统清香型是按传统半发酵工艺,与传统型的区别仅在焙火上,轻焙火也称为清香型(轻焙火)。
清香型岩茶的表现特点: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滋味甘爽,但带稍带微涩。品种特征明显且易鉴别。汤水橙黄至黄色,较淡。叶底鲜活,看相好,三红七绿,赏心悦目,但韵味较弱,香气与传统型(中,足火茶)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相对适合于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群体。相对比较适合女性、现代派、年轻一族,或者口感清淡者。
传统型岩茶的特点:制作时发酵程度适度(半发酵),焙火程度中,足火。其香气浓郁而平稳,杯底香(挂杯香)好。上品带有花果蜜糖香。滋味醇厚、顺滑,岩韵强而耐泡,。茶性较温和、不伤胃。 叶底无看相,大多是起“蛤蟆皮”。没有太多欣赏的价值。保管妥当,储存时间较长。如果是陈放饮用,必须使用此类岩茶。
掌握:传统型岩茶与清香型岩茶的区别在于精制焙火吃火的程度上,而不在于初制的发酵。传统岩茶都经过长时的低温、炭火烘焙(文火慢炖),而促进茶叶的内质酶化反应,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使其改变风格。清香型岩茶经低温短,时间烘焙而尽量保留毛茶原风格(香气清高,茶汤鲜醇。因为焙(吃)火程度的不同而导致茶叶的风格完全不同。武夷岩茶的风格用传统与清香区别茶叶的风格有助于普通消费者的理解。因此只记住传统型岩茶记为中,重焙火,而清香型记为轻焙火茶就可以了~
个人认为武夷岩茶的发展应该以推广精品传统型岩茶为主(口味较重者,老茶客),清香型岩茶为辅(对于习惯喝轻发酵茶、绿茶的茶友、或者口感清淡者大多女性应该以清香型岩茶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