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的记录中有几点好似没写清楚,让今人产生疑惑。如:
郭写到:“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业,每订泉州人为茶师,清明后谷雨前以后采茶者万余人。”清时,武夷山中寺庙的僧人多数为闽南人,且多以茶为产,这是史实。但做茶已大多是内迁到江西广信府之上饶、铅山县的闽南人后裔,此点该地的地方志史及移民的宗谱都有记载,从其所说采茶人也系来自江右(即江西别称),也可见得以佐证。郭可能听到茶师们讲闽南话,即认为他们来自泉州、晋江一带。
郭柏苍文中记录的“莲心、白毫、紫毫、雀舌皆外山及洲茶采初出嫩芽为之,虽以细为在,味则浅薄”。这种采制方法,不知是否为绿茶工艺,不然怎会“味则少薄”呢?值得今人考证。郭柏苍还写到武夷茶中“别有松际,色浅香淡”此“松际”是否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所刻的、现立于风景区云窝的石碑中所写的“松制”是一种茶。如系同一种茶,则可能是小种红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