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喝红茶还是在我不喝茶的时候,那时喝的是康师傅的冰红茶,觉得甜甜的加上冰,夏天来上一杯味道很不错。后来胃不好了,不能喝这么冰的饮料了就再也没有喝过。
后来,小区的对面开了一家KFC,近乎疯狂的吃了几个月,终于过够了洋快餐的瘾。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立顿的红茶,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喝可乐了,所以每次去肯德鸡我能喝的饮料就只有红茶和美禄。但当我发现在超市花十几块钱可以买一整盒立顿红茶的时候,我觉得肯德鸡的红茶性价比太低,所以就改堂食变为了打包。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去一些中式的西餐厅去体验一种叫做浪漫的情调,在那里喝的最多的就是红茶,从玫瑰的到椰香的,从加奶的到不加奶的,逐个试了个遍。
后来,有一个同事去北京旅游,参观恭王府的时候被忽忽悠悠的买了一盒红茶带了回来,我很是喜欢,他告诉我说那种红茶叫荔枝红茶,我找遍了大小茶庄都没有找到一样的荔枝红茶。再后来有人跟我说荔枝红茶可以自己做,于是我就去买了一斤滇红,但一直没有荔枝,等有了荔枝,发现红茶受潮了,于是我一直也不知道别人教给我的那个方法到底能不能做出荔枝红茶。
过了好多年之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卖茶壶的店里终于喝到了一模一样的红茶,后来我知道了这种茶不叫荔枝红茶,叫宜兴红茶,整整六年,六年的时间同样的口感,当时那种激动加兴奋的感觉有些难以形容,很想打电话告诉当年的同事我终于找到了那泡茶,拨了号码却发现已是空号。
虽然知道了喜欢的红茶叫宜红,但却发现这种茶在广州很不好买,除了一些做壶的人家自己喝以外,几乎没有店家有的卖。几经周折,终于在若朴的店里觅到了芳踪,就盼着今年的春茶能快些下来。
去年九月回家探亲,发现当地的饭店里喝的多是一种叫叶尔羌红茶的茶,味道甘甜,与肉食搭配起来口感颇佳。后来特意去商店里找这种茶。让我有些吃惊的是我在少数民族用品商店里发现出售的红茶,除了叶尔羌红茶外还有其它很多品种,多为当地所产,问了些当地人,好像也没几个能说的上来这叶尔羌红茶的身世。不经意发现了上图图片里的这种从斯里兰卡进口的锡兰红茶,买了一些带回了广州,一直顾不上喝,前两天打开后才发现买的太少。
记的小时候在外面吃饭,当地的维吾尔人喝的最多的是一种湖南产的茯茶,价格很低,是一种不知品种的绿茶末压成的茶砖,气味独特,但很是化油解腻。我们当地人多喜食一些油腻腥膻,不管你吃的多饱,几碗茯茶下肚,包你气顺神清。
这些年生活水平好了,少数民族对茶叶的追求也变的精致了起来,就像我每次回家都会有新鲜的菜式推出一样,不知从何时起红茶慢慢取代了茯砖的市场。
提起这世界四大知名红茶的锡兰高地茶,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福建武夷山的红茶正山小种。您可能纳闷,这斯里兰卡的红茶和福建的正山小种能有什么关系?其实,追根溯源的话,它们原本是一家。
“正山小种”红茶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据史料记载,“正山小种”红茶又称桐木关小种。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周村里桐木关,这里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靠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龙团凤饼”贡茶为生。由于桐油生产相对容易,当地大量地种植油桐树,受桐油发展的影响,故此整个地区统称桐木,出入中原的关口叫桐木关。
明末清初时局动乱不安,桐木关是外地入闽的咽喉要道。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炭火烘干,产生了红变,茶农为挽回损失,用易燃的松木加温烘干,意外的产生了一股特有的松香味。饮用后口感极好,由此便有了今天的“正山小种”红茶。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所著《茶经述评》中说福建省是红茶的发源地,其制作工艺由武夷山传向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逐产生了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早在1604年以前就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而此时世界其他红茶均未诞生。由此可以推断“正山小种”红茶是红茶之祖,桐木是红茶的发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