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鼻祖“正山小种”
|
发布日期:[08-10-28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 |
|
因为一种茶叶而引发了世界近代史上两大著名战争——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美国的自由独立战争,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的事情,禁不住让我对这种神奇的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记住了它的名字:“正山小种”。
未接触“正山小种”之前,我对红茶一向不是那么感兴趣的,总觉得那是与英国皇室贵族保留下来的“午后茶、下午茶”习惯有关,是用来讲究情调或消遣时间的玩意儿茶。大概应该和咖啡一个味道吧?反正我不太喜欢咖啡的干苦味,感觉太“直白”了,没有层次感,缺少中国茶所独有的那种韵味。
认识“正山小种”还是从“三醉”开始的。在那个名曰“三醉斋”的BBS里,逐渐结识了一些全国各地的茶友,其中当然少不了茶乡福建的朋友,他们寄给我品尝的各种武夷山特产茶叶中,常常会有几小包“正山小种”。起初,我总是挑选自己喜欢并熟悉的“肉桂”“水仙”“大红袍”“铁观音”等先行品尝,往往很不在意地就把“正山小种”放置一边或者分赠给了别人。终于有一天,手头茶罐里的武夷岩茶暂时告罄,喝惯了岩茶的我不得已泡上了一杯黄山毛峰。黄山毛峰算得上好茶了,也是绿茶里的珍品,本该可以聊以慰籍我那“思茶之情”的,可是不知怎的,几泡“毛峰”下肚,心里的“茶瘾”不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愈演愈烈”起来。情急之下,便“翻箱倒柜”似地把那盛茶的桶桶罐罐又从里到外的翻腾了一遍,才找出了几包“正山小种”,总算是岩茶了,或许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岩茶”,管它呢,只要是武夷山茶就行!
以前从来没喝过,也不知道该用何种冲泡法,便取了一小白瓷盖碗,按照乌龙茶的泡法先放入一把干茶,冲入开水,然后自斟自饮地品尝了起来。
“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翻着茶书品茶,也算是我的一大发明,从书中学习,于茶中体会,总比“瞎子摸象——闭着眼睛瞎琢磨”来得快。
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星村小种”。我这白瓷茶碗里泡着的,正是产自武夷山区星村镇桐木关的特级小种茶。
第一泡的味道没有乌龙茶那么的香气浓郁,也体会不到焦甘和火香带给口舌的那种醇香快意,入口感觉淡淡的,隐隐约约有股药味。用牛角茶则取一些干茶细细察看,茶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像是很沉重;送至鼻子下面闻一闻,好似霉干菜的味道,酸酸的,并无丝毫茶的香气。再看碗里泡出的茶汤,红红的,很浓,有些艳丽,晶莹透亮。茶汤的颜色还是很诱人的,想必是久泡之下或许才能逼出茶内的真味吧。
我调整了一下煮水壶的温度,把开水烧至100度,然后沏入茶碗中,将盖子盖严,并把茶碗用手轻轻摇动着。大约三十秒后,我揭开碗盖,趁着碗盖内聚集的茶气未散,像捧着闻香杯一样的放在鼻子下面使劲嗅了起来。与上一泡相比,香气果然明显了许多,茶香里带有松烟的味道,显得很特别。茶汤入口的感觉也顿时醇厚了起来,有丝丝甜意蕴含香中,如含干果,似嚼桂圆……尔后再续三、四道水,汤色丝毫不退,香甜依然不减,犹如刚刚进入佳境一般,心也随之进入了如梦如幻般的醉也状态。不知不觉间,时间偷偷地溜走了一个下午。
后来又在不同时间里,多次品尝过不同等级的“正山小种”茶,无论是形如条索状的,还是切成了整齐碎段的,都是很虔诚的“泡”,很用心的“品”,试图解意这经历了几百年历史沧桑的传奇茶叶,体会“正山小种”茶带给我的那种别样感受。
喝这样的茶,需要饮茶人很用心地去“品”,缓缓斟饮,细细品啜,在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