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武夷茶文

茶叶乡情结-岩骨花香

发布日期:2008-03-12 14:59:00 访问次数:1317

作者:徐毅儿

    记得初喝武夷岩茶时,最难理解的是“岩韵”一词。有人说类似于鲜豆浆的味道,有人说是炭火中有茶香渗出,有人说茶汤中有骨的感觉,但我总觉得意境不够。直到有天阿驴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岩韵像岩石边长兰花的感觉。”当时很欣喜,为有这种兰质蕙心的学生而骄傲。

  比喻真是贴切,那香味正是在铮铮的岩石边绽开的幽幽兰花香呢!晚清梁章钜将武夷岩茶特点概括为“香、清、甘、活”,苏东坡亦赞它“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都是形容“岩韵”,后人遂归纳为“岩骨花香”四个字。

  好一个“岩骨花香”!岩茶乍看不显眼,黝黑微卷,稍透火焙香。但茶过三巡,只觉有花木清香丝丝自齿舌渗出,茶汤里像有绵绵不绝的柔韧细丝,又如弥漫的“沙沙”小颗粒,在口腔内缓缓回荡,柔顺香滑的茶汤中仿若有骨啊!这是一种英雄柔情:温柔中自有风骨,豪迈中自透轻灵。

  好一个“岩骨花香”!当你徜徉在武夷山水间,游走在武夷诗文内,耳闻着武夷爱情的传说,你就会明白后人用“岩骨花香”的深义了。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孕育在当地山水中。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之美誉。山不高却有高山之气魄,水不深亦集水景之大成。“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临水可观山景,登山可望水秀,山沿水立,水随山转。晴时水光潋滟,山峰碧秀;雨时雾霭重重,山色空潆。岩谷陡崖,翠木簇绿,泉涧细流,夏无烈日,冬无严寒,气温年变差和日差较小,因此“岩岩有茶,茶各有名”。山的雄壮给了岩茶风骨,树木的葱郁给了岩茶皮毛,长年的泉涧给了岩茶血肉,而九曲溪的清净柔美给了岩茶无限的风情。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成长于历代文人高士的喜爱中。一生中屡遭贬谪的苏东坡认为岩茶之所以具有“君子性”,是由于“骨清肉腻和且正”。骨清,即是骨质的清澈无滓。黄庶说饮岩茶能使人“洗出正性还肝脾”,也是认为茶有磨洗清明正性的文化功能。爱国忧民的陆游、辛弃疾、范仲淹都为宋代名臣,他们亦通过武夷茶表达了“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辞官隐藏武夷山的元代学者兼画家杜本用茶自喻“纳纳此中藏,万斛珠蓓蕾”。而大学者朱熹迷恋武夷茶,说其如“中庸之为德”,通过饮茶,可以体会中庸,从而砥砺茶人努力攀登“中庸之道”,而做君子仁人。清大学者朱彝尊的《御茶园歌》表达了忧国忧民心;大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出武夷茶要“饮有节”,要“寻味外味”。而“毁有从军杭清,明亡隐居茶洞”的李卷和永乐禅寺茶僧释超全交好,相互传习茶艺,众人皆知,两人都是骨格峥嵘的志士呐!他们的人格赋予岩茶磊磊光明的品格,他们的忧国忧民情怀又赋予岩茶清逸的内韵,茶与人共映,品茶如品人!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成型于才子佳人的爱情中。化成巍峨雄伟的大王峰和亭亭玉立的玉女峰,虽不朝夕相守,但天清气朗夕阳西下之时,溪水中幽影神交,爱得悲壮,爱得凄美。同样的爱,宋代理学家朱熹和民女胡丽娘则幸运多了,他们可以在九曲溪畔建小小的屋舍,终日红袖添香,素手烹茶,书墨飘香,接笋峰上一个狐狸洞的传闻也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绮丽的色彩。“岩骨”是威武不能屈的大王和真正的大儒朱熹,“花香”即是坚贞柔美的玉女和胡丽娘。这里爱情因山水而永恒,山水因爱情而鲜活,而茶,亦因爱而留香万世。

  柳永曾在此地生活过的,这位以白衣卿相自居的宋词婉约派大师一生不仕,只愿放浪山水之中,最终赢得青楼薄幸名,亦留下卷卷风情千种的诗词。他那拓落清高的人格,他那风流多情的为人,不正是武夷岩茶“岩韵”的最好写照吗?

[FS:PAGE]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