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14-03-08 16:16:37 访问次数:1258
17日,叶启桐启程前往北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18日、19日,他与其他传承人一起,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在叶启桐的心里,多年以来,一直都有一个愿望:有那么一个地方,不仅可以展示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各道工序,还可以让有志于学习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人,有一个学习平台。
武夷山是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是乌龙茶制法的精华,是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的发源。作为一种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法源于明末,成于清初。其工艺流程包括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武夷岩茶的非物质文化内涵,重点在于其手工技艺的不可复制性,如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两晒两晾”、“低温久烘”等,这些技艺依赖于武夷岩茶生长环境与原料的地域性,在武夷山区域外无法应用。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能够被首批列入,就足以说明这项技艺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叶启桐表示。
“做好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实际上就是写好一篇自然与人的和谐文章。”叶启桐说。武夷山有非常好的生态,才有高品质的茶青,而要把茶青制成人们喜爱的好茶,则需要高超的技艺。
叶启桐表示,因为没有传承的场所,传承人无法进行正常的技艺传授工作,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没能得到传承。这样的悲剧并非没有发生过。“传承不能靠表演,而是靠实践。”他说。
当前,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基本上都是在个人企业内部进行,传承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发展的影响。“如果有一个政府搭建的公共平台,让所有的传承人都在这个平台上授徒传艺,那就能够较好地抛开企业发展的束缚。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旅游平台,可以向国人乃至全世界展示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叶启桐说。
但愿,这个愿望可以早日实现。
链 接:
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文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名列其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手工技艺中唯一的制茶工艺。
武夷山茶农在漫长的武夷岩茶制作历史过程中,从名传一方的蜡面、研膏、龙团凤饼、石乳、先春、武夷松萝,直到清初总结创造出武夷岩茶的独特制作工艺,一直传承完善至今,其传统工序: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归堆——复焙,特别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做青、烘焙工艺,变化因素众多,掌控复杂、极其深奥,茶界泰斗陈橼教授说:“武夷岩茶,制作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以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萎凋、做青、双炒双揉、焙火等工序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能,其间蕴含精深的科学要义。
上一文章:兴田镇一日整治违法违规种茶400多亩
下一文章:新闻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