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13-04-02 9:11:32 访问次数:2272
新华网福州3月19日电(金文莲)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从规模扩张开始。闽北武夷山的茶产业发展却反其道而行——控制、控制、再控制规模,2006年迄今,全市茶园面积增长不足40%,茶产值和税收却增长了15倍左右,分别达15.33亿和5119万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
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梁伟新说:“立足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关键,也就是要控制数量,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绿色发展。”
打品牌,破“有名茶无名牌”之局
“2006年,是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武夷山市岩茶厂厂长陈荣茂快人快语。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的武夷山,历史上武夷茶就蜚声海内外,但建国后相当长时期却“藏在深闺人未识”,可谓“有名茶无名牌”,2005年星村镇的茶青每公斤才卖1元左右。
破局,从这一年春节《乔家大院》电视连续剧热播开始,主人公乔致庸到武夷山贩茶致富的故事如一根魔棒点醒武夷山人。至此,一场场场面宏大、一个个创意新奇,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茶旅整合营销活动从武夷山强势拉开,并在全国刮起“大红袍”旋风,开始了武夷茶的品牌营销。
从2006年5月的第一场“福州春茗会”到10月的“北京大红袍周”,从北京到黑龙江、从香港到台湾,从广州到山东,每年,武夷山都以不同的形式强化着市场记忆,也构筑了一个让武夷茶走红的T型台。而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的成功举办,更是大大提升了武夷茶的知名度。
同时,武夷山全力打破“有名茶无名牌”的僵局: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大红袍”“武夷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武夷山全市有茶叶证明商标2件,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26件,知名商标100件,QS生产许可的企业316家,有效注册商标2249件,国际注册27件。
为强化品牌宣传营销,武夷山更是大胆踩上高位,与张艺谋团队合作,成功推出印象·大红袍,拍摄的《武夷茶文化》被作为世界孔子学院教材,推出高清数字电影《茶王》等,使武夷山茶产业在文化的烘托下更具张力。
控面积,降“头脑发热”之温
就在武夷茶发展风生水起,大家都对这一产业寄予厚望时,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却给高热度的茶产业当头泼冷水--控制茶园面积。
一个画面或可映衬当时茶农高涨的种茶热情:冬日夜晚,气温很低,不知疲倦的茶农仍借着月光在山野间开山种茶,辛勤劳作。
2007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预见到大肆开垦茶山将会破坏生态环境,在对外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的同时,对内限制茶农开山种茶,出台了《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严格审批,适度开发”。
随后,一份份限制茶山开垦的文件纷纷出台,如一道道“紧箍咒”。2008年的《关于科学开垦茶园保护生态资源的通告》,划分了适度开垦区和禁止开垦区;2010年的《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开发、规范生产、规范品牌、规范市场”四个规范,要求茶山开垦要做到“山戴帽,腰绑带,脚穿鞋”;2011年的《武夷山市治理违规开垦茶山专项活动方案》,首次提出“对在禁开区开山种茶的应组织专项队伍拔除,并及时补种适宜树木;对毁林种茶者严厉打击。”
2012年,武夷山市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开垦茶山综合整治的通知》,以高压态势制止违规开垦茶山行为,不仅财政拿出100万元作为整治经费,还将整治茶山任务列入每个乡镇、街道绩效考评中,对整治不到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当年,武夷山整治茶山11277亩,做到查处一批,立案一批,拘捕一批。
这项工作的难度,副市长江书华感触颇多,“由于整治茶山的这些年正是武夷茶涨价幅度最大的时候,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拿出了魄力,逐年加大整治力度,才控制了茶园面积的疯狂增加。”
虽然茶叶种植面积没有太大增长,仅从2006年的9.96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13.8万亩,但茶产业却得到巨大发展,2006年税收340万元、产值9500万元,2012年却达到5119万元和15.33亿元。注册茶企业从200多家增长到现在的1215家,涉茶人员6万人。
抓质量,保“壶”内食品安全
“围绕南平市打造千亿食品产业的计划,我们的目标是在2016年,茶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江书华信心满满地说。
那么,是什么让江书华在数量不扩张的情况下仍能有如此大的信心呢?究其原因:立足生态,提质增效,保护好“壶”内食品安全这条生命线。
眼看着今年的春茶又快开采了,3月7日,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又为农业局组织的一批茶叶技术员上了一上午的课。课上,他主要讲茶叶栽培管理、加工制作技术。近年来,武夷山坚持每年组织规模不同的此类培训。
作为科班出身的本土专家,刘国英认为,提升武夷茶的质量,关键是有机栽培和卫生加工,“我们刚刚拿到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牌子,就是武夷茶良好生态环境下有机栽培的最好例证。”
在武夷山,病虫害防治多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矿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每年冬季喷洒一次,然后立即封园,到了次年开春,就可以直接采摘,无残留。施肥则推广天然有机肥,使用油菜饼、豆粕。加工技艺和设备方面,茶企都按照QS标准来实施和配备。
刘国英说,“以前,武夷茶晒青是直接晒在水泥地上,现在是用专门的晒青布,防止青叶与地面接触,更加安全卫生了。”
骏德茶厂收购茶青时跟茶农都签订了协议,只收使用绿色有机肥料栽培出的茶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非常敏感,有机、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是我们产品的生命线。”公司副总经理梁天雄说。
正是有一道道的源头管理、生产标准、质量把关,才使得武夷茶连续10年拿到国家和省里质量抽查,都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也才保证了武夷茶的安全和效益不断提升。“如今的武夷茶已迈入了好生态带来好品质,好品质带来好价格的良性循环轨道。”江书华说。[FS:PAGE]
延链条,做足“壶”外文章
如何解决武夷茶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问题,武夷山的决策层一致认为要拉长产业链,做足“壶”外文章。
与旅游养生结合,以茶带旅,以旅促茶。
正在建设中的武夷山香江茶叶园,是一个以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与仓储、茶产品深度加工为主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它的建成将弥补武夷山至今无集生产、游览、参与、品鉴为一体的茶叶生产企业的空白。
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拟投资20亿元,建设武夷山生态疗养度假区项目。项目占地800亩,将成为中医养生会馆、彭祖中医药谷、旅游养老度假中心。
正在规划中的仙店茶叶深加工园区,在为一批中小茶企业提供一个发展壮大平台的同时,将建成可供游览参观的园林式茶叶加工园区。
武夷山景区则推出专门的茶旅慢游,可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
与文化创意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印象大红袍作为文化项目的成功破题,给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接待观众54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借鉴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模式,武夷山还引进武夷千古情城,实施了花车巡游等。
武夷星作为武夷山最大的茶企业,把文化融入产品开发中,品一款茶,就能了解一处文化,仅今年新开发的产品就有40款。
瑞泉茶厂则建造了一座私人茶叶博物馆,可供参观、品茶、了解茶文化。
与展会活动结合,会里有茶,茶促会旺。
利用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在武夷山的举办,做足茶产业上的每一篇文章,无论是茶经贸、茶创意、茶展示、茶文化,还是斗茶、禅茶、说茶等各类茶活动,都使茶与会的结合彰显极强的经贸活力,仅去年的茶博会交易就额突破50亿元,有2000多家采购商、1000多家参展商参加,签约的项目达62个,总投资154.1亿元。
对外,积极参加各类有影响的茶盛会、茶活动,让“大红袍”的身影展现其中,持续扩大影响。同时按照“航线开到哪里,茶旅活动做到哪里”的思路,形成茶、旅游、文化三者合一的大外宣格局。
与生产加工结合,让茶产品丰富链条上的每个节点。
武夷山生产的健茗茶枕,产品远销欧美;玉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出原茶饮料,在今年茶博会上高调亮相;印象大红袍公司则与食品、日用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发出茶食品、茶日用品,也已打开市场。
目前,武夷山茶产业链条上已延伸出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用品、茶食品、茶宴等等。“通过各种项目推进,把武夷茶产业延伸到现代服务业上,其附加值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茶产业的绿色发展。”市长徐春晖说。(完)
上一文章:南岸村增产增效的农业新技术备受茶农关注
下一文章:省长苏树林武夷山论茶:金峻眉的路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