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茶人茶事

我在日本看茶业

发布日期:2012-08-07 15:50:30 访问次数:1536

作者:黄贤庚

    作为一位茶文化爱好者,我总盼望去日本看一看那里的茶叶及茶文化。今年四月中旬,我如愿以偿。所带的两部数码相机和录音笔也为我而忙。
    春光明媚,樱花盛开。我们一行来到日本静冈县的“牧之源”茶企。在车上我们见到一大片茶源有序立着电杆,顶端安装着电风扇,对这种奇观同行人猜测纷纷。
    走进茶园,看到茶树行距规则,修剪成似长条面包:四面如削,顶面略显示弧形,以便修剪。茶树名为叶紫芽,灌木型小叶种。茶树已抽一芽一二叶,尚未开采。
    盛情的主人向我们介绍茶企情况。她说:静冈县(相当省)是日本茶叶的主产区,而“牧之源”又是静冈县的一个大茶场,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产的是有机茶,不施化肥、不喷农药。采摘绝大部分是机械化,只是小数用手工。一年采三四茬,时在春到秋之间。“一年要采三四拨,完全不施肥、不喷农约,能有茶采?我不信。”当我们再三问及如果遇病虫害怎么办时,她说,也要喷点药,是无害健康的,我想既然如此,就谈不上“有机”了,有机茶,门槛是很高的,要“远离人群、交通、工矿”,在采制、包装上也有严格要求。看来“有机茶”的定义在日本茶企中的一些人也不一定都很明瞭。但日本对华茶要求却极其严格。
    当我们头及茶园中安装电风扇的问题时,主要很得意地说,是为了预防霜冻的,在早春遇有降霜时,开启电扇,吹走寒气,以防茶芽冻伤。我想,小日本的做法确实不错,也肯花钱。在我们中国茶区还难以这样为之。主人还带我们看了邻近的一处玻璃房温室茶园,茶叶长势很好,青葱碧绿。
    接着主人让我们参观其制茶工场。如今日本茶叶还是采用蒸青法。采下的茶叶经过三蒸三揉后,进行干燥,后分选出细茶与粗茶,然后包装出厂。细茶作为抹茶饮用,和茶道表演,价格高;粗茶作为煎茶,也可泡饮,有的加入米花之类,为大众饮品。此种制茶工艺较简单,且全部用机器,流水作业,制做一拨蒸青绿茶只要3个小时,只有武夷岩茶制做时间的十分之一。这种茶品虽然生产很规范,但是显得缺少点文化味和人的元素,只不过是一种饮品而已。
    日本人茶树也崇老。“牧之源”的墙上张贴着云南千年古茶树照片,门口种有两株茶,标明树齡已达120年,命名“在来”。这也和闽北人喜欢老丛相吻合。他们崇尚茶水“圆滑甘醇”,并将此作为信条书贴于墙上。主人给我们播放录像片,系统介绍“牧之源”的产茶制茶情况。
    主人还带我们到茶商品展销厅参观,商品包装有特色,又不奢华,不浪费资源,但有文化品味。我们大家都买了一些茶糕点糖果茶或保健品营养品。日本的茶叶深加工开发已延伸到很多生活领域,值得借鉴。[FS:PAGE]
    午时,在“牧之源”的“味处”就餐,用的是日本茶料理。每人一盘,整洁卫生。有好几样茶食茶点,不油不腻,清爽可口,至今还有印象。
    回国后,我一直冥思苦想,善于发明创新的日本人,为什么在一些事情上,总是那么固守传统。比如在茶叶制做上就是如此。他们早在唐代中期,就由日本高僧最澄引去中国茶种栽种,宋代时日本荣西大和尚也来到中国研习团饼茶品饮艺术,并将之升华为日本茶道。千百年以往,他们还种沿用蒸青制茶之法,弘扬的是抹茶、煎茶之道。
    其实日本不少人士,对风味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饮饮艺高雅的乌龙茶也很钟情,誉之为保健美容茶。乌龙茶早已在扶桑广泛面世。近年已有人在东京设铺开卖武夷岩茶。我们那天参观的“牧之源”茶店的货架上,也显眼地摆着“武夷大红袍”,当我们问及时,主要遗憾地说“已无货,这只是样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日本茶界人士也前来武夷山探访乌龙茶制做技艺,当时有关部门还对之保密。其实这种资料早在一些书籍报刊见载了,只是这种变化参数太大,难于学会弄懂。如“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既要促进发酵,又要抑制发酵”、“死去活来”等等,没有长期的摸索实践,是学不到手的。即使现金把各种数据输入电脑,也要会根据各种变化情况点击运用。可能是高度现代化的日本人烦于这种难捉摸的传统工艺,也可能他们更注重效率,也许......我不得其解,待向行家求教。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