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武夷茶事

大红袍专卖店厦门猛开 虎年新出招

发布日期:2010-03-18 17:11:39 访问次数:1396

  戴玲华曾是武夷山的一名教师,如今,她和从事石材生意的丈夫双双投身大红袍经营。春节期间,他们位于英皇湖畔的真上茗茶文化会所也没有停止装修,因为要赶在3月份开业。会所总面积达600平方米,主营大红袍等岩茶。

  与此同时,“茶之初”经营者曾先生也正加紧开大店。其中,英皇湖畔店面积达600平方米,位于软件园的另一家店面积达700平方米,同样主营大红袍。在它们之前已开张的东方武夷大红袍推广中心,面积也不小。

  大红袍在厦门的渐热始于2008年下半年,2009年红茶的风头盖过大红袍。但虎年新春,大红袍不但频开大店,而且高端品牌频出。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即将于3月公映,大红袍在春茶市场上竞争力更强。另外,厦门一直是大红袍出口至世界各地的口岸,在厦频频开店也是一种回归。

  据戴玲华介绍,真上茗在武夷山拥有茶厂,将旗舰店设在厦门,是准备将此作为向全国推广武夷岩茶、吸引加盟商的据点。茶商伊先生则说,短短的一两年间,大红袍在厦门就从社区小店跃升至频开大店,也是形势所迫。“毕竟铁观音在厦已遍地开花、品牌林立,红茶又在去年突然蹿红,此时厦门茶产业已到达一个较高层次,大红袍也得以大取胜。”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位茶商囤着优质大红袍等待涨价。

  由于武夷人长期以来只善于种茶不擅长卖茶,因此虽然大红袍名气很响,但像铁观音中的“八马”、“华祥苑”等耳熟能详的品牌却几乎没有。资深茶叶品牌策划人士黄无疆认为,如果大红袍随着《印象·大红袍》而大红,却没有知名品牌,它的成长力依然有限,这也是茶商们急于开大店的原因之一。

  相关分析:民间资本瞄准大红袍

  “势头很猛,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厦门茶叶协会一位人士说,眼下闽北“相当热闹”,相当一部分在房地产、贸易、建材领域赚到钱的商人,都相中了茶产业。加上《印象·大红袍》效应,如今许多“大腕”正携带巨额资金,寻找闽北的茶农、茶厂,开发岩茶特别是大红袍品牌。

  “多数武夷山茶农并不甘心于只卖原料,因此他们与投资者可谓是‘两情相悦’。”这位人士说,这么多的资金注入岩茶产业,今年的岩茶春茶市场上,原料特别是正岩原料茶涨价的可能性极大。

  武夷山千枞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明认为,产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大红袍,低档的每500克五六百元,中档的1000多元,只有少量高端品牌卖到1万元以上,还是具有相当的上升空间。但随着《印象·大红袍》公映,也可能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情况。多数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大红袍的推广能避开“泡沫”、“虚高”,走理性发展的道路,同时又能树立品牌,提升价值。(刘丽英)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