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一经播出便引来各方好评,茶产业如何健康破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6日-28日,在浙江省淳安千岛湖举办的2013年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茶叶企业经管人员等近千名代表齐聚一堂,就当前茶叶产销倒挂,同质化竞争,品牌缺失等问题展开讨论,一场“品牌铸造战”正在茶叶行业悄然打响。
“近年来,各地茶园发展过快,茶叶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宛晓春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茶叶行业的现状。据统计,2012年,全国茶园面积达238.5万公顷,其中,仅2012年1年就新增27.2万公顷。按照测算,去年全国茶叶剩余量已超过10万吨,未来3年,全国还有近50万公顷的茶园将陆续投产,预计每年产量约增加28-30万吨。如按内销量每年5%速度递增,而出口量估计增幅不大,那么,出口量和内销量之和,与茶叶总产量之间的差额将会远远大于10万吨。
与此同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通过对北、上、广等主要销区的调查显示,今年入春以来,整个茶叶市场呈现“疲软”态势。受“国八条”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除云南普洱茶和福鼎白茶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外,其他茶类的高档名优茶价格普遍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间。
由于产能过剩,茶价受挫,而劳动力成本却不断增加,部分地区茶农不得不弃采茶叶。随着CPI指数攀升,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持续加大,毛茶价格上涨幅度持续走低,“采工荒”现象愈演愈烈。“据调研,2012年春茶,95%的产区存在采工短缺现象,平均短缺比例达30%左右。”宛晓春说。
与会专家们表示,造成这种情况另一原因还在于,目前国内茶叶行业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茶叶产品大多属于低级、初级加工,深加工产品比例仅占茶叶产品总量的6%-8%,远低于日本约占三分之一的发展水平。出口终端客户少,分销商多,产品附加值低,更缺少像日本伊甸园、美国安利、康宝莱、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是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共识。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品牌存在于消费者脑中。有了品牌,就为发展找到了第一动力。”江苏茅山青峰茶叶有限公司经理王国忠说,虽然茶叶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挑战当中蕴藏着机遇,只要企业用心打造品牌,挖掘茶文化内涵,避免同质化竞争,就一定可以脱颖而出,占据发展先机。他告诉记者,江苏是茶叶大省,而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曾获国家金奖,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品牌优势并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价格也一直无法实现超越。去年,公司结合当地政府开发茅山旅游契机,投资1亿多元在茅山东角规划了近1000亩的茶园,专门种植茅山青峰茶。以后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采茶、制茶、品茶、赏风景一条龙服务,将茶叶产业嫁接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带动茶叶品牌,让“茅山青峰”真正走出深闺,名扬天下。
与王国忠一样,苏州天山绿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邦祥也将打造品牌放在了首位。“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不少地方都开始种植出品碧螺春茶叶,市场上的碧螺春茶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这也让苏州碧螺春名誉受损。林邦祥说,苏州碧螺春有数百年历史,品牌和声誉应当好好珍惜。如今,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采用二维条码防伪保真技术系统,从这里走出去的碧螺春茶,生产、销售、消费可实现全过程数据跟踪。如今,洞庭碧螺春已重焕青春,在众多碧螺春品牌中独领风骚。
为了更好塑造碧螺春品牌,林邦祥带领他的企业提出了“好茶简单泡的”理念。针对80、90后以及白领、商务人士工作忙碌,无暇细细品茶的特点,公司将传统绿茶进行工艺改进,制成特调茶,推出的“天萃”和“天山绿语”品牌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林邦祥说,围绕绿色健康,深挖茶叶文化内涵,中国茶产业将大有可为。
来源:江苏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