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品

  岩茶简介

  岩茶制作

岩茶论坛

                                  返回首页 | 大红袍传说 | 茶叶功效 | 武夷山旅游

返回名人观点首页

莫 名 其 妙 大 红 袍

这一人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知道,自己已经走近了死胡同。因为,我们很多人无法品尝到真正的大红袍茶。连某个国家领导人的夫人也发问:到底谁有资格喝大红袍?

    天心永乐禅寺住持释泽道说,喝茶靠缘分。

    缘分是什么?和尚解释说,时空、物质、条件、精神四者的高度统一就是缘分。他继续说,时间允许遇见、空间提供场所、物质本身存在、条件偶然巧合、精神追求一致,这四个缘分的条件缺一不可。才有缘。也就是说,即使大红袍摆在你的面前,你不一定就知道它是大红袍。因为,大家的精神追求不完全一致。好比杯子,和尚很喜欢用杯子来比喻:盛茶的时候是茶杯、装水的时候是水杯,打碎以后是瓦片,碾成粉末是瓷土、变成灰尘是分子、光子、质子……。在不同的人眼里杯子有不同的含义和结构,杯子是一个名称,跟茶叶一样:可以分解为茶叶、树叶、植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我推想过去,和尚是喝过大红袍的,而且喝过后,感觉不是太好,所以会这么说。乃至于他对谁都这么说。或许还有另外的禅机?

    大红袍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存在了好些年,连王曦之都会写下“晚甘候”三字,似乎在证明他曾经喝过的大红袍,就像他的字一样遒劲脱俗。后人把他的字拓来刻在岩石上,给人以洒脱飘逸的感觉,惹得导游每次都很得意地让游客猜那个“候”是什么字,很多人猜“居”字的时候,导游就露出了欢颜:“那是个候字,相传啊……。”而我却透过这几个字,感觉到那个“候”字跟现在的导游一样狡猾地隐藏着对别人的作弄,那意思好像说,我都被晾这雨淋日晒这么多年了,吃尽了苦头才换来一身名誉,不搞几个难让的字让你们瞧瞧,以外我是混饭吃的,想见证大红袍,就上来晾一晾吧。大有“你上来,我下去”的味道。

    武夷岩茶最早为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孙樵的《送茶与焦刑刻书》,美称为"晚甘候"。把茶尊称为“候”,不仅拟人,还封了官价,可见,武夷山岩茶从古代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爱好。

    很多有名的东西,包括千古有名的东西,就是靠着重重的疑团去迷惑着千百年的痴迷者的,就像九阴真经的最后用梵文写的那段经文一样,来,看看你有本事解嘛?就算你通晓了古今,也未必识得梵文。文化啊文化,太明白了就没有文化了吗?我很想不通。

    大红袍就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石壁上。天心岩,老百姓说,岩石有三块,像个心形字,心岩两字是这么得来的。

    和尚说,武夷山方圆12平方公里,从空中往下看,天心的位置是中心,也是佛道两家的庙观所在,所以叫天心,是中心的意思。这两个说法都跟武夷山的山形地貌一个个像这个那个一样,呵呵,我觉得都不像,整个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游下来,就玉女峰下那个石头看上去比较像大了好几百倍的牛粪,至于玉女峰,我怎么也看不出玉女的味道,还说有三个并排的玉女,说左边最小的玉女偷情,把肚子搞大了,还害羞地侧着脸。简直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不知所云。

    我最担心的就是把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物种说成像这像那,莫衷一是。大红袍会是这样吗?

    当地老百姓说了,岩石上那几株茶叶是为了防止别人来偷盗,所以“虚晃一枪”:“噢,那就是大红袍,看呐!”我的天,还真有呢。多少朝代的人仰望着它,高高在上,一付君临天下的感觉。可那是假的!当地人都知道。

    和尚也知道那是假的,和尚的师傅的师傅曾经告诉和尚的师傅说,真的在另外地方,和尚笑眯眯地说了。谁说笑眯眯的背后都隐含着欺骗?

 
    按照九龙窠茗枞园碑石上介绍,这里种植着的名枞按顺序排列:白鸡冠、金观音、白瑞香、金柳条、百岁香、夜来香、乌龙、水金龟、铁罗汉、金锁匙、瓜子金、金凤凰、月中桂、素心兰、北斗、紫笋、半天腰、白牡丹、千里香、一叶金、不见天、醉海棠、不知春、佛手、石乳、桃仁、石角。共27个品种。

    这么多品种排列很难区别,所以,有心人把岩茶分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武夷岩茶的品种花名远不止这些,一个香味一个名称,早在1950年的时候,那时统计就有970多个花色茶名。

    茗枞园里没有种植大红袍。因为大红袍只有山中岩石间的那六棵,以那六棵母本茶树的枝条扦插的后代品种叫北斗。如果把大红袍比作达官显贵们的专用饮品,那么,北斗就是民间百姓饮用的大红袍。

    北斗就北斗吧。谁叫我们都是百姓呢。百姓喝的北斗就很平常了,平常到你几乎不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奇怪,武夷山人会知道什么什么品种。我大吃一惊:凭什么他们就知道这么多的品种。一天,我拿来别人的桃仁品种让他们尝,呵呵,结果没有一人说得对。我好生得意:原来他们就懂得自己种植的那些品种,并不知道别人种植的茶叶品种!那么,我换一个想法:如果,给他们茶叶种苗的人就把茶叶的名字命名为"清茗",是不是他们以后就把这个茶叶一直就叫作"清茗"了?呵呵。
 

    大红袍的传说跟铁观音的传说比较起来,更荒唐。虽然都有依附权贵的一面,体现着茶农的终生无奈:靠达官显贵提高自己身价。铁观音是靠皇帝命名,东门说“扯淡的理由”。而大红袍的两个传说也是跟贵人有关。奇怪:茶叶怎么都跟贵人有关,难道不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贵人推动了历史?

    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又说,一个考生途中病到,天心岩和尚用茶汤救活,考生考中状元后,把披身的红袍盖在茶树上,大红袍由此得名。也是一派胡言!且不说,红袍如何盖上那丈儿八高的岩石上,就算盖上,那山风一吹也随时会落地,谁还计较那茶树被盖了以后会不会长大?呵呵。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山崖岩石呈东西走向,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六株,其中三株据说是母树,另外三株是一代。它们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所有文献上都说,“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反正没有几个人喝过,就算是这样吧。我们没有喝过,不好随便否定前人的论断。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大红袍的制作方法就是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据书上说,“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我看了这几行文字后,就没有感觉到大红袍的奇特之处,如果有印象的话,我们曾经对“岩韵”进行讨论过,那是来自小红袍的韵味。小红袍。是当地老百姓发明的一种拼配茶,据说品质不输大红袍。由天心岩九龙窠生产的肉桂、水仙、矮种乌龙等几个品种拼配复焙而成,去年品茶会有幸喝过的人现在记忆犹新,当时,老百姓只说是野生岩茶,其实是多品种的拼配茶,拼配出来的好味道。
 

小红袍,一个武夷山老百姓喜欢叫的名称。

    世界上本来没有小红袍这个名称的茶,最初可能就是商家炒作出来的茶叶名称。其本意是不如大红袍的武夷岩茶,味道又接近大红袍的品质。但是,时间一长,人家没有见过大红袍,小红袍又是怎么样呢?所以,以讹传讹,变化多端的武夷山岩茶被商家炒作得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老百姓以制作出小红袍为最高境界:首先要认真品尝岩茶的毛茶,把老枞水仙、肉桂、矮脚乌龙、黄倓等几个品种,识别各自优点后,进行合理拼配。取水仙茶的醇厚、肉桂茶的汤香、矮脚乌龙的清甜、黄倓茶的飘香,其他武夷奇种的岩韵。拼配后,经过调茶师的认可后,再进行低温约80℃,长时间约8~15小时的焙火,摊放、挑选,退火等工序。大约20天左右,品质优秀的岩茶就会横空出世了:人们形象地把这个难得的品质称做“小红袍”――是大红袍的嫡系。

    很奇怪,武夷山市政府对大红袍进行了产品专用名称注册后,对小红袍现象却有种默契。这样一来,民间到处充斥了小红袍的身影,却没有人去注册商标和包装,本来就乱的武夷岩茶显得更琴瑟琵琶魑魅魍魉了,四小鬼八大王到处横行,游客叫苦不迭声中,最终抱怨的是,武夷山没有好茶!

    武夷山真的没有好茶?不。有好茶。据我对武夷山茶叶市场的调查,我发现,武夷山的好茶到处都有,关键是武夷山人自己不太了解好茶的概念,加上游客对武夷岩茶的认知程度较差,所以,造成与好茶擦肩而过的情况。

武夷山真的是遍地是好茶。

    首先,不论生长在岩石边的岩茶,还是生长在周边的洲茶,或者是生长在别处的茶叶,在武夷山方圆100公里甚至更多的地方,没有工业的污染,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料保护地,人们经过多年培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意识。好的环境是生产好茶的基础。其次,武夷岩茶连续多次的茶王评比活动,使得当地茶厂纷纷使出绝招,一拼高低,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唯恐落后别人。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无疑会使武夷茶业的发展势头产生质的飞跃。

    武夷山周围地区的建瓯、建阳、松溪、政和等县,自古就有生产茶叶的传统。这里山高皇帝远,千沟万壑,自然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生长。有记载说,中国茶叶的始祖分两种:一种是巴蜀为代表的大叶种茶叶,属于纯野生状态;另一种是以武夷山脉为代表的小叶种茶叶,属于老祖宗把野生茶叶进行驯化的品种。我们不是研究物种学的,无权评论是非。但《茶经》里提到的建州茶,就是在这个地方。那时还没有安溪茶呢!

有生长茶叶的环境,加上有生产茶叶的历史。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那个地方没有好茶。
    看看那边的老人,个个喝茶,人人长寿,精神健硕,神采飞扬。这就使我产生另一个念头:喝茶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研究过的禅茶一味。佛教修行的内容,不外乎戒、定、慧三种。茶呢?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药理功能以及本身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对于坐禅修行进入“静定”,保持精神,思索悟道。同时,茶汤清淡洁净,即不违反佛门戒律,而且符合佛教寂静淡泊的人生态度,茶便成了佛教僧侣必需品,而又符合佛教教义,佛教精神与茶性本质的内在共鸣,是茶与佛结缘的必然。佛教中普遍认为茶具有三德:一是打坐参禅、彻夜不眠,茶可提神益思;二是帮助消化,轻神提气;三是“不发”,即能抑制性欲。所以饮茶是符合佛教的道德观念,因此,茶自然受到佛教僧侣的青睐。

    茶对和尚这么有用,以至于武夷山的和尚也喜欢斗茶!有记载说,“吴晋之际,佛教从中原传入闽中,于是佛寺相继兴建。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建州所领十一县,到处有佛寺。此时,武夷山“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武夷山向以“佛宗道源”著称,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鼎盛,历史文化沉积浓重。“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庙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都与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茶对身体有益,茶味好喝,好喝又有益,而且多少还有点“瘾”,能不是好东西吗?

    到此,我可以说大红袍是个迷,而且这个迷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大红袍作为披在身上的衣服来说,叫红袍就够了,何来一个“大”字呢?是为了强调还是指色彩?如果大红是为了区别粉红、水红等等的色彩,那么大红色就是独一无二的意思。如果仅仅是指衣服,除了说红袍还不足以引起某些“重视”的因素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大”字,也是为了突出红袍的意义。

    这些本来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个名称是由一个有道高僧起的。按理说,和尚已经看破红尘,有一个“晚甘候”的俗名也就很傲人了,把茶叶都像人一样封官晋爵了,除了对茶叶的崇敬爱戴之外,还多了一层神圣的色彩:“那可是候爵啊”,要是平常百姓就得叫声“爵爷”了。当然,古代的人再怎么狂也不敢像现在这么狂,充其量说个天下的官位。不像某些茶,起个名字就直接叫什么“仙毫”,那可是天上神仙的东西,比人间的皇帝都大。喝起来感觉就云里雾里的叫人摸不着北。

    和尚起了茶叶的名字还不够,还要给名字一个说法,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几个传说。如果是真实的故事也就没有什么好猜疑了,给人的想像也没有那么多空间。就以为不真实,所以就有了第二个传说。两个传说都解释不了“大红袍”是件衣服,怎么会变成茶叶的谜团。所以,不约而同地都说把红袍披在了茶树上,以示谢恩。

    先说考生赴考要不要经过天心岩。到过天心岩的人知道,那不是道路,是绝路,是山峰,四处是沟壑。就算迷路,好。武夷山出过多少状元郎,那可是有史可查的呀,是哪一个状元经过天心岩晕倒被和尚救活考取功名后又把红袍披在茶树上?第二个传说似乎比较有道理,京城大官被进贡的茶叶救活,为了感恩把红袍献给了茶树,但也是和尚说的,死无对证。

    种种传言,漏洞百出。要不是这样,也就不会给传说蒙上一层神秘――虽然这个神秘算不上什么智商,却也晕倒了好几代茶痴游客。当人们反复传诵这个不太美丽的故事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总是神圣的神情,以至于,这个神圣的神情到头来,会让一个不怎么样的茶都忽然变为神品,于是,有明白的人说了,这就是茶的文化,喝不明白的时候,可以想像,可以心驰神往地品啊品,品出九霄云外去,品到三皇五帝中。呵呵,要我说,喝到死,也没有人去想:“原来根本就没有那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呵呵,红袍本无茶,流言到处跑。喝茶为健体,何需访红袍。

(完)2003年10月20日
          

相关内容

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

乌龙茶渊源于武夷岩茶

优良成品武夷岩茶标准

武夷岩茶的岩韵
武夷岩茶的妙用
御茶园
名人名茶   
茶叶功效
茶文化专辑
十大名茶详细介绍
乌龙茶的起源地--武夷山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荣誉  返回首页
 
   
  

电话:0599-8357665  手机:(0)13062284455 传真:0599-5316989
Address: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Email:xmx001@vip.sina.com   版权所有©1999-2004 www.wuyishantea.com

Copyright©1999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