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光
应该说是茶找上我。原来不知茶为何物,大概把它当作中草药一类看待。上山下乡茶场,种茶、制茶自然也就喝起茶来。先是醉心绿茶,后痴白茶,再迷红茶,及至到武夷山工作,喜爱起武夷岩茶来。这一喜爱发展到不可救药,确如古人所说,一日不可无此茶。哪天出差什么都可以忘记,惟独不能落下武夷岩茶,否则终日打不起精神。不完全是主政一方的感情原因。一日,同学文友南强先生到办公室看我,话题竟是武夷岩茶。我知道他写小说、写散文、写科普读物、写评论,都非常成功。长篇小说在《福建日报》连载,散文多次获奖,科普成为学生的课外参考。不知他何时竟喜欢起武夷岩茶来,潜心钻研拿到了国家职业茶评师的职称。就像奇文共欣赏,好茶当为天下人同饮。他撰写了“武夷岩茶”专著,设立了“武夷岩茶”网站。时不时天南海北的茶客要茶,他代为购买,并通过邮局千里送茶,倒贴邮资也乐此不疲。他向我谈起了红袍之神、水仙之醉、肉桂之香、名丛之名、奇种之奇……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对武夷岩茶如此准确的体验,如此精辟的阐述。说到会心处,不禁为他击节叫好,连呼“上茶来!上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什么?那天北京的朋友告诉我,真羡慕武夷山人!我以为所指厮守的山水,答复却是岩茶。一茶在手,百事无求,讲的是岩茶意味着幸福;有一国家机关领导来武夷山,我以君子之交淡如“茶”的名义赠他一份茶叶,他央告我不要这样做。因为担心上瘾后,如此昂贵的价格会让自己倾家荡产的,讲的是岩茶象征着财富;更多的游人到了武夷山,揣起十八道茶艺的说明,带回好好实践,从此改变了饮茶的习性,讲的是岩茶好象人生;“千言与万语,不外吃茶去”。禅茶一味,物我两忘,淡泊明志。品出色,品出香,品出了哲理,讲的是岩茶饱含文化;岩茶兼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醇厚的优点,不燥火、不苦涩、多种微量元素调理人身功能最有益处,讲的是岩茶充满保健。天下谁不说家乡好,谁不夸自己的茶香。但是初识武夷岩茶却很难激起人们的美感。没有人赞扬岩茶外形,只有武夷山人自嘲其貌不扬, “粗枝大叶”。虽然冲泡之后绿叶红镶边,虽然一张茶叶便是一条龙的形状。也没有人能很直观地讲清武夷岩茶独特的感官审美,就连很多武夷山人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道是,小小岩茶,大大世界。
武夷岩茶首先最大表现了武夷的山水精神。陆羽茶经有云,茶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确为茶树生长的上上之地。典型的丹霞地貌,火山烁岩、红沙岩和页岩,尽是烂石砾壤。陆羽还说,茶树最喜“阳崖阴林”,武夷岩茶哪棵不长在崖崖壑壑?碧水丹山,幽涧流泉,80%相对温度,20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长年峥嵘云雾深锁,“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帘洞口云”,所以“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独得天地之灵异。如此名山怎不出名茶?武夷岩茶性格更有如武夷山水。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唐朝孙樵拟人化的写了品饮武夷茶的过程,开头见面,武夷岩茶“面目严冷”,苦口难喝,实际上他的为人温和而且正派,其甘如荠,堪称人中君子。岩茶不是轻薄之辈,厚重如山,岩茶面冷心善,饮茶的感觉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有如“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最绝还属岩茶之香,它几乎可以集中自然界所有的香气,然后又可以逐一释放出来。你能品到兰花香、水仙香、桂花之香;你也能品到桂皮香、菖蒲香、姜母之香;你还能品到蔗糖香、奶油香或者特殊的豆乳之香。这种香不是青香、含香、漏香、浮香、闷香等不正之香更不是外来添加之香。它是真香、纯香、本香。它香得自然连绵,留在杯底,停在齿间,直沁脾肺,存在心里。岩茶真的具有武夷山水“岩骨花香之胜”。君到武夷,看山水如品岩茶;君饮岩茶,杯盏间如见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