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的邀请,去今两年在大红袍生产季节均前来武夷山,对大红袍种性特征主要在品质特性方面进行跟踪鉴定,鉴定的方法着重于对毛茶进行开汤审评。
詹梓金教授在点评大红袍
毛茶的样品取自当地不同地段茶园(即正岩和外山),不同天气和不同鲜叶嫩度等代表性的原料所制成的毛茶进行感官评判,原材料大多由北斗岩茶研究所实验基地生产的,去年的茶样还有武夷星九龙山(半岩或外山)茶场提供。今年12个样,去年10个样。按审评标准,在规范操作下进行。鉴评活动均由武夷山市德高望重的茶叶老专家,高农艺师陈德华所长主持. 通过这两次活动,个人感受颇深,得益匪浅,现归纳几点如下:
一、武夷大紅袍,在陈德华所長的長期努力下得到保存,研究,繁殖與发展.他对大红袍的无性繁殖試验,引起当时省科委的重视,于九十年代初即拨款支持立项研究.1994年在省科委的主持下组织专家对大红袍无性繁殖系后代品质进行鉴定,当时本人负责专家组承担技术鉴定工作,根据提供的研究资料和試制的茶样鉴评,认为大红袍的无性繁殖即用短穗扦插育苗,在武夷山正岩区内生产的,品质與九龙窠母树相似,有的还超过母树品质.建议在岩区范圍内扩大种植,发展大红袍。但实际上岩区多属景点,以保护为主,发展有限。
二、根据两年来的跟踪鉴定,大红袍种植外山的前兰、赤石以及九龙山等地生产采制的茶样亦具显著的大红袍种性品质特征,而正岩区的大红袍如遇技术原因或采摘天气不好,如釆用上午青或用露水青等原料制成的品质,还不如外山釆制的品质优,北斗岩茶研究所,前兰试验区采制的大红袍,这两年均达优质水平。
三、从这两次鉴评结果分析,武夷山大红袍的适宜种值区域已不只限于正岩区内生产,而外山只要选择良好地段如前兰,赤石等地生产的大红袍品质特征与正岩区的九龙窠等地生产的都有共同的种性香型,这是今后可望发展成为新品种重要依据,如果是“名枞”这种香型只有正岩区内生产的大红袍品质特征才能够显现,一到山外种植它就会消失。大红袍的內质特点:香幽细长持久,具有桂花香,滋味甘醇,清爽,耐冲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