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通过岩茶认识了武夷山,也有很多人是通过武夷山水了解了岩茶。如果能把全国知名的老字号茶店、茶馆的商家、欧盟茶叶贸易委员会成员带到武夷山,通过这些能呼唤市场、能撬动市场,让具有影响力的人来推销武夷岩茶、传播武夷岩茶,才能使武夷岩茶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包装上开始转变经营观念
在三菇度假区的包装一条街上,分布着大小十来个包装店与设计室,购买茶叶包装的人络绎不绝,更多的还是那些厂家前来定做企业专版设计。“红袍包装”的李志强说,在他接触茶叶包装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现很多包装厂家也开始注重武夷岩茶的市场。虽然目前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模仿、沿用铁观音的包装,但从最早的一个圆圆的通用罐,到现在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规格的包装形式,也只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作为武夷山茶叶界最早意识到并实践改换产品包装的“皇龙袍”掌门人,王剑锋说虽然这一两年来武夷山岩茶的包装在不断改进更新,但整体设计上跟安溪铁观音至少还有5~10年的差距。但当我们拿“大红袍”和“铁观音”的包装比较的时候,却也不能忽略两者不同的茶叶外形,其实也决定了两者包装上的本质区别:铁观音可以精致,而大红袍相对只能粗犷。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从事武夷茶叶包装的专业设计人员正在逐渐增多,武夷学院也通过举办“武夷茶包装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岩茶行业发掘和培养包装人才,相信适合武夷岩茶这种茶类特性的创新包装理念很快就会破茧而出。
把人文精神注入武夷岩茶
有人说,武夷山人可能不是最会赚钱的商人,但一定是最有文化涵养的商人。的确,在武夷山人的茶庄里喝茶,你首先感受到的一定是主人为你娓娓道来的武夷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岩茶渊源的历史。对此,香江茶业的叶水华认为,是博大精深的武夷茶孕育出了一大批的优秀茶文化工作者。比如“名岩”、“茗善”茶艺文化推广中心,每年都为武夷山的茶文化传播培养了为数不少的茶艺人才;武夷山茶行业的民间组织——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则会集了大小茶企的各类精英,担当着对行政辖区内茶叶种植、市场营销的培训任务,为茶叶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武夷学院、武夷山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都开设茶专业。
此外,武夷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源远流长,这决定了发展岩茶产业必须文化先行。2005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武夷山在福州举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大红袍春茗会;2006年10月,武夷山在钓鱼台、王府井、马连道先后上演了5场大型活动:钓鱼台的大红袍中秋品茗赏月会;马连道的品茗推介会;王府井的大红袍北京茶庙会,在京城再现大红袍名茶风韵,轰动京城。2007年,借北京举办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大红袍的契机,武夷山再度进京,强势开展武夷山大红袍推广、旅游市场推介等一系列活动;武夷山还启动了“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
除了政府引导支持的茶文化推广活动,武夷山茶人也开始行动起来,“武夷山仰贤茶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中心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一楼为名茶展示区,二楼为品茗区,三楼为文化演示区,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茶文化综合楼。武夷山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经理、“武夷山仰贤茶文化中心”负责人谢正伟说,公司目前正在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在茶文化推广上还比较薄弱,所以在三年前就规划要成立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中心,作为武夷山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希望仰贤茶文化中心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真实的“大红袍”,把“大红袍”的品牌发扬光大。除了武夷山仰贤茶文化中心之外,旗山工业园区的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幔亭茶叶科学研究所也都在建或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茶文化中心,争取在茶博会期间能以最好的窗口展示武夷岩茶的风采。
编者按
武夷山岩茶注定是要再次辉煌、再次飞跃的,因为它的纯天然、它的绿色健康。在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后,世人更明白“健康”这个词语对于自身的概念与意义。武夷山岩茶也注定是要蜕变化蝶的,因为它是如此的富有生命,大红袍“贡茶”的地位经久不败,即使在风涌浪起的茶市大潮里,依然独领风骚。化蝶须先破茧,武夷岩茶也必然要经历这种种阵痛,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到经济体制,关键是在于政府领导与企业茶人的大局观与魄力,一个伤口在那边,与其化脓不愈,不如狠狠给它一刀,让它流血结疤……但问题是有多少人有痛定思痛的决心和魄力呢?
武夷山茶业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相信它的明天会是很美的,因为已经有这么多的茶人一起在关注,一起在努力,一起在把“大红袍”往健康理性的市场轨道去引导,在不久的明天,我们一定会看到武夷岩茶这只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然起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