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更衣台,九曲溪大致按东北方向流去,至卧龙潭,是为四曲。两岸自然、文化景观交错,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有溪南的御茶园遗址、大藏峰、卧龙潭,溪北的玉华峰、平林渡、小九,曲、题诗岩、仙钓台等。
御茶园遗址
四曲溪南一片绿畦平展,为御茶园遗址。御茶园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布局恢宏完备,前有仁风门,后有拜发殿(双名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所有门、殿、堂、亭均取名于茶艺或誉茶之语。园的左右各建一个茶场,制茗之水则取自山泉,引泉入井,覆以龙亭。每年逢惊蛰,县官主持祭神之礼,然后开采茶叶。传说祭神后,隶卒鸣金击鼓,同时喊号“茶发芽”。井水遂满溢而上,故山泉称之为“喊泉”,井泉称为呼来泉,井名通仙井。并畔筑一高台,称为喊山台。御茶园至明朝中期后圯废,但井、泉犹存,井仍涌泉,泉水依然清洌可口。遗址现有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的名丛、单丛标本园,立石碑为记。绿树掩映中的两层建筑为现建的御茶园楼,购买了天游景区门票的游客可免费在此品茶,观赏茶艺表演。御茶园是中国乌龙茶制作工艺是最富成果的制茶作坊,学术地位很高,现为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
金谷洞
御茶园遗址对岸为玉华峰。玉华峰前两岩为金谷岩、希真岩。两岩相峙耸立,岩间夹着狭长的峡谷,优质的茶丛在此繁衍生长,茶产丰盛,民财富饶,故称峡谷为金谷洞,峡谷洞内风景殊佳,朱熹对此倍加赞赏,他在五曲筹建武夷精舍时曾寄居这里品茶、赏茶、读书、著文。随后,明代学者詹继龙在此构建“双仁书院”,以纪念先祖詹体仁(南宋名贤)、詹景仁(名天麟,元朝名贤)。清朝儒士陈道
也构建“建山别墅”于峡谷内,至今室名石匾犹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莫洛伊博士对此悠久的文化历史赞叹不已。
试剑石
金谷岩前有一石耸立溪中,峥嵘突兀,昂顶斜向,形状奇异,名试剑石。试剑石自顶部直下腰际,有一处明显的劈裂罅隙,传说是控鹤仙人在这里挥舞斩妖剑一式锋刃,大有气吞山河、驱魔镇妖之气势。李纲题诗曰:“炼气为金铸剑成,且将顽石试青萍,光芒郁郁冲牛斗,斩尽妖魔若发硎。”被挥斩的顽石又酷肖一只蟾蜍,它仰首朝天,山民把裂罅处比拟为蟾蜍的大口,称之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石上有南宋名相留正之子留元纲偕女留子潇纪游的摩崖石刻等数方。
小九曲
九曲溪流至试剑石附近有一小分汊,溪畔巨石罗列,嵯峨交错,石上有峭壁,有穹崖,有裂罅,有洞穴。清流萦回其中,独具溪山之小胜概,竹筏只能单排驶进,故称小九曲,河汊口的崖壁勒有朱熹手书“小九曲”三字。明代诗人陈谨咏曰:“溪名小九曲,溪小碧如玉。载酒何人溪上游,长啸一声山水绿。”
平林渡
金谷岩、希真岩前濒临溪岸处古为溪南往游平林、隐屏、天游等地的必经渡口,叫平林渡。渡口
地处溪南和溪北的交通关口,它与试剑石、小九曲等胜景毗邻,还可以与卧龙潭、题诗岩等遥相呼应,因此游人摩身接踵,石刻琳琅满目,其中尢以建宁太守庞垲的题刻“应接不暇”最引人入胜。他的幕僚所题的“庞公吃茶处”和“真山水”真实记录了当年他与同游者兴味盎然的品茶雅趣。此处还有“禁渔令”等四幅官府法令的摩崖岩刻。舍舟登岸,可到新建的茶艺馆“庞公茶室”品茗,尽享庞垲当年品茶赏景的雅趣。
题诗岩、仙床洞
过平林渡不远,一巨岩耸立溪边,岩壁刻满题字、题诗、纪游。传说号称高阳酒徒的许厝曾题诗其上,故名题诗岩。诗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但题刻已磨损不见。还有多处岩刻,如实记录了元代官吏视察御茶园进行茶事活动的史实。另有明代官员监督鼎新武夷精舍工程的岩刻以及记游题刻等十数方。题诗岩麓近溪之处有洞名仙床洞,方广名数丈,可容十数人。洞内有一块平正如床的方石,可躺卧其上,名仙床石,洞顶旧有宋代退隐朝官刘夔建造的观山亭。题诗岩顶现建有观景台,与隔溪的大藏峰金鸡洞咫尺相对,可清晰地平视金鸡洞、鸡窠洞内的船棺、虹桥板和“金稻草”等珍贵文物。
卧龙潭
过题诗岩,溪曲折而向北,形成一泓深潭。相传古远年代曾有孽龙率九子盘踞此潭作恶多端,后被仙人许旌阳斩杀九龙,一幼龙愿皈依仙家,遂留在潭中护持武夷山,故称卧龙潭。潭水湛蓝,潭深莫测;白云倒映,溪声悄然。南宋名道士白玉蟾诗曰:“满天沆瀣起清风,白鹤飞来上翠松。月冷上空吹铁笛,一声唤起玉渊龙。”
大藏峰
卧龙潭南岸一峰拔水而立,为著名的大藏峰。峰体硕大,横亘数百米,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竹筏漂流而过,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意境幽深。巨岩、幽穴、深潭,堪称三绝。岩壁石刻颇多,如“飞翠流霞”、“物外”、“金鸡洞”等。峰趾临潭处有数处石穴,大藏峰绝壁上有两处相距不远的较大洞穴,上洞叫鸡窠岩(又称鸡窠洞),洞内堆放一堆茅草,年深月久依然不朽,俗称“千年稻草”,洞内三具般棺平行摆列,下洞叫金鸡洞,外狭内敞,洞里人四具船棺。民间传说:金鸡是昔日从琅岩飞来的,栖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