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虎啸岩南壁东侧。原为道士栖居的洞天仙府。明朝时,道盛、元镜二禅师在下虎啸岩建虎啸庵修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泉声和尚又在虎啸庵旧址重建寺院,改名天成禅院。寺院缀于半壁,上覆危崖,下临绝壁,林木掩映,涧水环流。夜宿寺中,抬头可窥星月,倾耳可闻水声,仿佛"置身星月上,濯魄水云中"。民国时期,禅院逐渐废弃。改革开放后,随着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虎啸岩的宾曦洞和天成禅院旧址时常有一些僧人驻足。1993年,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投资近50万元,在虎啸岩建集云茶室和天成禅院照壁,并开凿后山通往宾曦洞栈道,重新修葺宾曦洞,重塑三宝像。1994年9月,由信众捐资10万元在下虎啸原天成禅院旧址大殿后的岩壁上,雕刻一尊观音浮雕像。像高10米,莲花座高3米,总高13米,深度2米,最宽处5米。至1996年,每年游客和善男信女有数万人前往参观和朝拜。现宾曦洞和天成禅院驻僧尼4人管理。禅院大殿左侧有4块坠石堆成的石屋,镌有"玲珑"两字。殿前照壁上书"天成禅院"4字。再前,为禅院山门。山门筑在两块山石之间,间隙上方用石块垒筑成门额,两侧的两块山石上分别镌刻一对楹联:"门内有人人至,洞中无物物逝。"出山门下山,折向南行,即一线天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