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座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元宗李璟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增修屋宇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朱熹、刘子翚等都曾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公元14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公元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现在的武夷宫。
武夷宫建筑群的布局,按现存的《冲佑观图》大致是这样:门前,是一座牌坊,曰“渐入佳境”。进门,有一口长方形的水池。跨过驾在水池的望仙侨,便是二门,二门之内,有拜章台和汉祀亭。再进去,是一片广阔的石坪。主殿就落在石坪正中,楼下是三清殿;祭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楼上是玉皇阁和宾云亭。主殿的北面是法堂。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廊,廊外还有道院、祠堂等。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仅存万年宫和三清殿,现辟为朱熹纪念馆和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左边的一株已有九百多岁,右边的一株已有八百多岁。
近年来国家在武夷宫一带投下巨资,新建有仿宋街、武夷山市博物馆、茶观、幔亭山房、武夷山庄、彭祖山居等旅游配套设施。武夷宫现已衍化为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