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适宜多种生物繁衍,据调查资料记载,植物种类达3000多种,在动物方面,有“亚热带动物园”之称。区内有野生动物兽类近百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3种,爬行类73种,昆虫类5000多种和其他水生动物。武夷山珍稀动物多出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昆虫、脊椎动物和其他生物新种和模式标本的采集圣地而闻名于世。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美国人Jcaminfham第一个进入武夷山桐木村一带采集植物标本。同治十二年九月(1873年10月),法国人Dauid神甫到桐木、挂墩采集标本,发现不少鸟类、哺乳类新种,光绪二十二年三月(1896年4月)和民国14年(1925),英国人Catouohe和美国人Pope、德国人Schmiat等先后慕名多次到挂墩、三港,采集大量爬行类、西栖类动物标本,发现脊椎动物新种62种。民国26年,德国人克拉伯希(Klappevich)在崇安、邵武、光泽一带采集动植物标本数十万号,发现600多个新种。民国26年、民国34年,我国生物学者郑作新和何景、浙江籍学者马俊超等先后在大竹岚一带采集昆虫、鸟类及植物标本60万号4000余种,发现大量新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一些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师生不断到武夷山调查和采集标本。
1979、1981年,福建省科委组织38个教学科研单位的130多名教授、科技工作者开展综合考察,共采集动植物标本25万份,发现新种23个、新变种1个,其中中国新纪录17个、福建新纪录133个、武夷山新纪录28个。1981年夏,福建林学院与保护区联合调查武夷山竹类植物,采集标本36号200份,鉴定出武夷山竹类10属,28种,3个变种,1个变型,6个新种,3个新变种,1个新组合,3个未定名。同年9月,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专业组调查武夷山苔藓植物,采集苔藓标本1400号、地衣标本5000号、蕨类标本320多号,初步鉴定出武夷山苔藓200余种、地衣100余种,发现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苔藓林和奇特种类分布。
1982年3月初,福建林学院俞新妥教授考察保护区,发现天然杉木优种群落集中分布,还出现树龄800~900年的红豆杉、檫、细柄阿丁枫,钩栲等树王,为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树王。
1987年3月25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执行局(巴黎)会议,决定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生物保护圈区网。同年9月7日,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总干事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根据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议授权其主席团作的决定,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组成部分。
武夷山特有动物
1、华南虎
|
2、耳长似驴的苏门羚
|
3、白蚁克星——穿山甲
|
4、飞鼠
|
5、凶猛的红春豹
|
6、狡猾的豺狗
|
7、笨拙的黑熊
|
8、山珍野味——花面狸
|
9、长吻鼹
|
10、银丝竹鼠
|
11、隐纹花松鼠
|
12、会躲进农舍的麂
|
13、红面猴
|
14、银衣王子——白鹇
|
15、金衣公主——黄鹂
|
16、身挂绶带的角鸡
|
17、占山为王的鹧鸪
|
18、凿崖成巢的蓝翡翠
|
19、羽冠奇特的戴胜
|
20、与牛共处的八哥
|
21、鸟中的模范丈夫——伯劳
|
22、敢斗老鹰的黑卷尾
|
23、神秘的杜鹃
|
24、会飞的猫——猴面鹰
|
25、嗜食花蜜的太阳鸟
|
26、树木医生——啄木鸟
|
27、蛇类射手——眼镜蛇
|
28、咬人不痛的银环蛇
|
29、吻尖上翘的五步蛇
|
30、生小蛇的竹叶青
|
31、“蛇王”——丽棘晰
|
32、“怪龟”——平胸龟
|
33、角怪
|
34、蛙类山珍——石鳞
|
35、田坂“狗吠”是虎纹蛙
|
36、会“弹琴”的弹琴蛙
|
37、上树产卵的大树蛙
|
38、鱼类新种——武夷厚唇鱼
|
39、武夷山里的娃娃鱼
|
40、长脚的“山泥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