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跨越发展战略,促进茶产业化经营
四川有120多个县产茶,重点产茶县30多个,名优茶产区主要分布在川南地区和一些盆周山区县。川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时数长,土地质量好,劳动力富余,是建设优质、高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园的最适宜区,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截止到2001年,全省茶园面积125万亩,茶叶总产量5.45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6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30.8%;茶叶总产值7.8亿元,其中名优茶总产值3.0亿元。2001年,名山县农民茶叶一项人均增收58元,占人均增收120元的近50%;平武县茶叶税收近35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四川茶叶产业不仅富民,还是生态环保工程。尤其是配合退耕还林工程,可建成复合生态系统,保护植被,减灾、防灾,减少水土流失,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是茶叶产业的第一功能。其次,茶叶生产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可以解决退耕还林后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大问题,从而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其三,茶叶特别是名优绿茶、红茶是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发扬和光大上千年茶文化,更能出口创汇。能够促进农业增效、财政增税、农民增收。
四川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宜茶土地资源较多,为加速我省茶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挥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使川茶跨越发展成为促进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茶业发展的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绿色食品;以效益为中心,培育龙头企业;以科技为支撑,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发展措施是:集中连片布局,规模种植创优,扩大出口创汇,增效、增税、增收。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省建成100万亩优质茶园,实现100%无公害。其中改造老茶园60万亩,新建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40万亩。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两个环节,实现茶叶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抓好茶园基地建设;二是要抓好龙头企业的带动。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实现川茶产业化经营的新跨越,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跨越发展的措施是:
1、区域化布局,促规模化发展。
根据四川的气候、资源特点,按照最适生态原则,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茶叶优势产业带,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品。全省集中布局3市10县,就是“三山种茶”然后辐射带动20个县,川南片区布局新茶园,突出早茶,创新老品牌;盆周各地突出特色茶,改造老茶园,以工代赈和农业部门要搞好“川茶”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工程实施。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规划和建设时,要尽量利用现有的低产劣质茶园改造;二是坚持集中连片布局。每个茶园应达到300亩以上,要有一定规模;三是坚持工程建设标准,为茶叶生产和后期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科技化支撑,促标准化生产。 近几年来,我省在茶叶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方面,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无性系良种和名优茶机制技术的推广对推动茶叶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川茶”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一定要把科技的应用推广摆在重要的位置,贯穿于全过程,要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奠定竞争基础。要从茶树品种选优入手,科学种植栽培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搞好贮藏保鲜、包装和营销。要建立和完善卫生安全体系。川茶必须无公害化,向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方向发展,五年之内全部川茶要100%的无公害。这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在生产环节强制性地控制农药、化肥和工矿、城镇“三废”对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在市场环节,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茶叶产品,保护消费者和茶叶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川茶”工程项目区,在用好当地科技人才的基础上,要聘请茶叶科研、教学、种植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专家,组建专家顾问组,提供优良品种、先进管理、先进设备、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
3、产业化经营,促市场化运作。
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的重要环节,也是“川茶”产业化经营能否发展的关键。列入茶叶出口创汇基地的龙头企业,要树立全面质量意识,按照市场需求制定出口创汇产品标准,要通过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增强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龙头”,要从“第一车间”入手,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要有企业自己的优质鲜叶基地,通过基地茶园建设,带动农户,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把市场和企业紧紧连在一起,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去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和农村现代化。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造宽松环境,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成为经得起市场风险的茶叶产业“航母”。
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市场开拓能力弱,是制约我省茶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茶叶在国内茶叶主销区的许多大中城市,川茶品牌太少,国外市场茶叶出口更少,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力度,要培训外经贸人才,打通外经贸渠道,多争取外经贸出口配额。要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融入全球大市场,以市场需求和国外消费者适应度组织企业生产。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促进川茶产业化经营。
4、多元化配合,促集约化服务。
要加大投入力度,把以工代赈、退耕还林、财政扶贫、农发资金、产业化经营、金融和外债资金等各类
资金打捆集中使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各级政府要通过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在有限土地上的农民更具活力,以此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计委、财政、经贸厅、外经贸厅、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在技改和技改贴息、扶贫贷款、出口贸易等方面给予加工企业大力支持;工商、税务、技监等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出台的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004年3月0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