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茶市,看了茶厂,记者又来到了茶园。被称为“名茶之乡”的英山,一幕情景叫人难以忘怀。穿梭吴楚两地的卡车每天清晨,英山县鄂东茶叶市场门口,一辆标载2吨重的轻卡都会准时停在这里。在经过工人的一阵忙碌之后,它就迎着晨曦向东方疾驰而去。
车上满载的是英山最好的成品茶。这些茶来自全县的10个乡镇,都是头一天由茶农从山上采下,由分散在全县的加工厂连夜加工制成。
这辆卡车将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送往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宜兴等地。第3天,这些新茶就出现在江苏各地的柜台上。
与此同时,那辆卡车也将返回,准备下一趟旅途。这一过程,从每年的3月底新茶上市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底,运完这里最后一批秋茶。
4月20日,34岁的江苏宜兴茶商林永仕说:“眼下,我每天都要通过这辆轻卡,运送150公斤左右的干茶回宜兴。多的时候超过250公斤,少的时候也有几十公斤。”
林永仕运回家的干茶,是他在英山用当地优质鲜叶制作的碧螺春。他目前是英山县乌云山茶厂的厂长助理,主要负责帮助该厂制作地道的碧螺春。
林永仕与乌云山茶厂签订了一份协议:该厂生产的茶叶,除了少数用于零售之外,其余的全部必须卖给他。
林永仕说,当厂长助理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买下该厂生产的茶叶。”
目前,在英山县像林永仕这样的江苏老板有30多个,他们都在当地监制以江苏名茶碧螺春为主的高档茶叶。
林永仕说,这些老板平均一年要采购300万元以上的英山碧螺春,其中多的超过1000万元。
而从事茶叶收购的英山本地茶商胡光清估计:“江苏茶商采购的这些碧螺春,运到江苏后,贴上当地的牌子,市场价值不低于3个亿。”他认为英山所产的名优茶中,有七成左右被江苏老板作为原料买走。一个公开的秘密湖北茶叶低价卖原料,沿海老板用来加工或包装成当地的名优茶,赚取高额利润。这一现象在湖北茶叶界,已是公开的秘密。
湖北茶叶特别是高山地区鲜叶,由于生态环境好、生长周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省茶商青睐。他们纷纷来湖北抢购鲜叶资源,作为制作本省品牌茶叶的原料。
4月12日晚,湖北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之一的恩施市芭蕉乡粮援茶厂老板曹光明透露:他每年制作出500担左右的成品毛尖,用25公斤的大袋装好,全部卖给河南老板。
河南老板再将其改成小包装,多数打着“信阳毛尖”的牌子出售。曹光明出售的价格为每公斤120元左右,而信阳毛尖的价格每公斤至少600元以上。
鹤峰县走马镇的白果民族茶厂,其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目前在全省无人能及。即使这样的企业也同样存在着向省外供应半成品原料的尴尬。
英山县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汪格非认为:目前,全国的十大名茶之中,包括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在内,多数都采购湖北原料,再打上自己的牌子销售。省农业厅经作处有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省每年要向上海、江苏、广东、湖南、安徽等地供应15万到20万担原料,由对方精加工后出口。仅出口退税一项,这些省份赚取的外汇就达3000万美元。
如果加上外省茶商用湖北鲜叶加工名优茶所获的高附加值,湖北茶叶原料每年为外省茶商创利超过5亿元。楚茶吴牌的是与非“有的外地商家,只换一个包装,就可以挣大钱。”一位湖北茶商既表艳羡,又觉不平。
对此,省内茶叶加工企业更多的是无可奈何。曹光明这样解释:“谁叫我们没有响亮的牌子呢?我们卖原料给他们的价格,甚至比我们以自己品牌直接向市场出售的价格还要高。”周吉然则说:“目前,我们只有借船出海。”
但有人也指出:“也应看到原料外销给湖北带来的好处!”
1999年就到英山来做茶叶生意的江苏老板林永仕,先后在三个茶厂做过技术指导。他回忆:“我刚来时,英山茶叶的加工技术实在不怎么样!”
他说:“英山云雾茶的制作方式同碧螺春类似。但是当地人用7.6公斤鲜叶就可以制作一公斤干茶,而正宗碧螺春需要8.6公斤才能制作一公斤干茶。这样偷工减料制作出来的茶叶,自然会香气不浓、滋味不够。经过我们的指导,英山茶叶加工水平眼下越来越高。”
汪格非也认为:“外地客商来英山制作省外的品牌茶,带来他们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也促进了当地茶叶的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英山县一亩茶叶年收入,高的已经达到6000元以上,远远高于种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这极大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他们对于茶园管理更加精心,茶叶的采摘也越来越规范。“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原料外销,有助于各地茶商和消费者认识到湖北茶叶的品质,为湖北茶叶创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格非这样认为。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
网络实名:武夷岩茶、武夷山大红袍
通用网址: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在线 www.wystea.com
2005-5-21
0:0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