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闻>>>>

茶专家不该替“铅茶”护短


     卫生部今年第七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市售茶叶124份中有12份不合格,11份铅超标茶叶中有9份杭州产龙井茶。然而,面对严重的商品信誉危机,有些问题企业竟拒绝接受采访说:“我们烦也烦死了。”而有的国家级茶专家给超标“铅茶”拼命护短的态度更令人遗憾,令人震惊(见12月6日《青年时报》)。

  据知,健康专家表示,铅过量进入人体会阻碍血液合成,导致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有的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和眼底出血等症状也与铅污染有关。小孩铅中毒则导致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行走不便和便秘、失眠、多动、听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茶是中国人首选饮品,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铅超标将影响亿万人生活和健康,影响中国的国际信誉。

  然而,据《青年时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杨亚军所长说,用测食品的标准来测茶叶,不太妥当,“茶叶是特殊食品,含铅量是比较高。但它和其他食品不一样,不直接吃到肚子里去,我们喝的是茶泡出来的水,而铅的水溶性并不高,国际上做出的实验表明,茶叶里的铅能溶解到水中的最多也就30%,就算按含铅的最高标准5mg/kg来算,真正溶到水中的铅也只有1.5mg/kg,也是完全可以达到食品食用标准的。”所长大人处变不惊、不怪产品反怪标准的态度,无疑是在为铅超标茶叶和企业撑腰打气,让社会承认超标有理。

  但在笔者看来,这实在有些一屁股歪坐到问题茶叶怀中,信口开河、以诡辩术代替科学理论的味道。茶叶标准就是茶叶标准,岂能随意变成茶水标准。其他地方企业、其他品牌产品并没有这样大面积铅超标,难道对他们抽检时适用了茶水标准不成?如果真像杨所长辩解的那样,人喝茶口味浓淡各不同,以对茶水取代茶叶抽检,茶水的浓度该是多少?

  再说,茶叶属于食品,饮茶与吃茶习惯并行不悖,有些中药以茶为药引,是国内外茶消费中公认的事实。据李银桥回忆录披露,毛泽东就不仅喜欢饮茶,还一直保留着将茶叶咀嚼咽下的习惯,作家姚雪垠1957年写过一篇题为《惠泉吃茶记》的文章,也曾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作家周作人也写过一篇题为《吃茶》的散文。吃茶,本来就是许多农民的习惯。还有多少城里人在效仿名人“吃茶”习惯,实在是个多得难以统计的数字。

  今年9月26日《南京日报》登过题为《日本人爱“吃茶”》的报道,称日本人在营养学家和食品专家的倡导下推行“吃茶”,直接将磨成细末的优质绿茶撒在菜肴上。中国保健网2001年11月23日载文,引用营养保健专家的话对此做出解释:日本“煎茶”含有大量抗氧化成分儿茶素,和能使肌肤洁白的维生系C,以及防止皮肤粗糙的维生素A。“吃”茶叶才能补充这些不溶于水的营养素,不仅有助于预防消化道癌,同时还可养颜美容。

  笔者引用的这些事实,在中茶网、营养网上都不鲜见,对杨所长这样的专家来说也许是在班门弄斧。问题是,杨所长们为何身在班门不弄斧,论茶无视吃茶人?以此态度如何能引导企业走出铅超标困境?这样的专家,到底需要补充茶知识还是补补科学家的良知?

2004年2月5日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