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诗情
以前我只从《红楼梦》中读到“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感受那种良缘佳景,美人香茗的意境。而自己平时即使算不上“牛饮”,也不过是在上班时一杯接一杯地消磨时光,我虽爱诗,却从未从茶中品出诗意。曾经读到过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对于这番境界只能心向往之。最早感受茶中的诗意以及欣赏茶艺表演是在1997年的春天,喝“明前茶”(清明之前采制的新茶)和“雨前茶”(清明之后谷雨之前)的时候。
那年4月初一位加拿大朋友来京访我,我们到颐和园的迎旭楼品茶谈诗。他的中国话讲不好,但中国的古典诗词却背了很多,所以我们只能用诗词进行交谈。我们喝的是“大白毫”,很清淡,楼内的音响始终放着悠扬的民乐,大约是《雨打芭蕉》,他即兴做了几首绝句,还到楼下请人刻在石头上送给我。我不得不诌几句回赠,“半盏清茶着意品,人间随处有诗情。”茶意绵绵,诗思泉涌,茶中诗意自此稍稍领略。
我曾创办过一个诗社,诗社每月安排一次活动,其中有两次是茶文化专题,都请了专人进行茶艺表演。一次名为“淡淡茶香浓浓诗情”;另一次名为“茶韵诗魂”。观茶艺表演,品爽口新茶,发千古幽思,写胸中块垒。随后刊印的诗社社刊即以“茶诗”为专题汇集了众位诗友作品,茶中禅意,笔底诗情,跃然纸上:“相逢尽是云烟客,几盏幽芬且细烹”;“龙团雪蕊留香久,仙露明珠不染尘”;“一杯花影同茶品,四牖湖光共画评”;“一口香茶一句诗,朝朝暮暮苦寻思”;“新芽涨绿泛清香,唇舌留甘洗俗肠”;“茶含禅意醇如酒,醉后珠玑带酽香”;……这之后经常有机会受邀到茶艺馆品茶并且欣赏茶艺表演,1999年我的27岁生日就是应两位台湾朋友之邀在一个非常诗情画意的茶艺馆度过整整一个下午。也时常有茶艺馆的老板命我以茶诗相赠,我虽陶醉于茶中诗意,却愧于才疏学浅极少应命。去年我自办了一个文化沙龙,一年组织了10次活动,其中4次假茶艺馆清幽宝地,人家盛情款待,我们无以为赠,遂倡议众诗友即兴赋茶诗以谢主人。会四海高朋,品八方香茗,赏佳人茶艺,传陆羽真经。
拂尘玄谈陆羽经,清明谷雨叶青青。华堂一缕瓶笙细,莫作民间疾苦听。
壶泻兰香玉盏清,茗烟翠袖幻浮生。秋深一霎巫山雨,夜永千回洛浦情。
明日黄花余蝶梦,当时红叶记鸥盟。刘郎老去羞堪问,青鸟蓬莱路几程。
隔帘丝竹和烟浮,玉茗轻翻雪涨瓯。此间莫问红尘事,座中宾主尽诗俦。
闹市清幽茶艺臻,持瓯人醉铁观音。才薄无诗君莫怪,相逢一刻值千金。
同品香茶雅兴多,论诗交友去瘟疴。茫茫世事曾光顾,功过由人去评说。
风生两腋绝红尘,瑞草龙团一壶春。淡淡清香宜细品,从来佳茗似佳人。
如今我早已退出诗社,文化沙龙也即将停办,工作之余家务缠身,文思殆尽,诗情日减,但茶中深意至今留连忘返。近日决心备齐茶具,粗学茶艺,倘若有风雅之士于陋室小聚,小女子自当“敲冰煮茗”。新茶有意邀佳客,旧雨无心赋小诗。人生如茶,渐品渐悟,笔下诗情,红尘幻梦,何足道哉?
2004.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