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开始从事茶艺工作。此后,林治老师的茶书就成了我案头枕边的“老师”。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我一直盼着能成为林老师的入室弟子。
第一次见到林治老师是2005年,那一天我带队到凤冈县参加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的茶艺比赛,林老师是大赛的评委。时隔3年后,2008年秋,林治老师又到贵州问茶,在茶馆里,我遇见了林老师。我陪林老师参观了贵阳几家比较有名的茶艺馆,一起品茶,一同聊天。这才了解到林老师的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已从武夷山搬迁到西安。我下决心,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到西安去茶艺。
2008年,我到西安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学习,在这里,我收获到三个意外的惊喜。
惊喜之一,是遇到那么多名贵的好茶。在“六如”学茶,讲哪类茶,就一定能品到这类茶的代表性品种。讲乌龙茶时,郭粤明老师不仅让我们对比着品饮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而且林老师将珍藏的好茶也与学员们分享了一番。比如大红袍,我们就品到了陈德华先生、陈荣茂先生等亲自加工的大红袍,还有百岁茶人张天福先生送给林老师的存放了16年的陈年大红袍。我在六如学习期间品过的名茶,比我从事茶艺工作6年品过的名茶还多,其中有些茶,可能做茶、卖茶几十年的老茶人也未必品尝过。
惊喜之二是在六如学习茶艺有三“多”。“一多”是志同道合的姐妹多。“六如”开办过近百期茶艺培训班,结业后的学员大都和“六如”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二多”是全国各地来找林老师交流的著名茶人多,这些专家学者大都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常常和我们一起品茶侃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很幼稚的问题,他们都乐于耐心回答。“三多”是林老师收集的各种茶艺比赛或介绍茶叶品种的碟片资料多,可供我们学习时对照参考。
惊喜之三是到了六如茶艺培训中心,我结识了林老师。林老师1969年从西安插队到福建著名茶乡武夷山星村镇,他当过茶农,种过茶。后来升调到南平地区财政贸易委员会任分管业务的副主任,组织管理过茶叶的流通。他在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担任过总经理,熟悉现代茶厂生产的全过程。1996年,他在武夷山创办了茶文化研究所及六如轩茶艺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难得的是,这十多年来,林治老师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访泉问茶,交朋结友。在教学方面,林老师先后任过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林老师曾建议我:“王阳明先生落难时曾被贬到修文任驿宰,你在修文开办茶艺馆,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和美学与茶道相结合,创编出一套王阳明文士茶。”我刚回修文不久,就收到了林老师用短信发来的王阳明自述“心学”的一首诗:“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通过林老师的教诲和茶道思想的熏陶,回到贵州后,我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已从一个任性的小姑娘,变成了茶人中的一员。
信息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作者:殷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