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建平
窗外的雨不知要什么时候才停,暮霭深沉,已经辨别不出远处山岩的样子。耳边传来古刹的钟声,在绵绵春雨中清幽回荡。
品一口武夷岩茶,这是刚制好的上等乌龙茶。唇齿留香。屋檐的雨滴轻落在几株建兰上,得以甘露,吐露出新芽。忽然间我喜欢上这份宁静与淡定。身边坐着几位朋友,他们已在此古刹皈依,跟随大师潜心修学。对于这杯中乌龙茶,我不甚了解。其中典故大师娓娓道来。
1646年那是武夷山动荡的年代,清军入闽攻打盘踞在福建南明的隆武政权。作为抗清名将黄道周的栖居地和招募抗清义勇军的地方,武夷山受到清军的洗劫。清军途经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时,那年春天武夷山的雨缠绵悱恻,山寺本是清净地,清军的到来给寺中僧人带来一阵波澜。带军的头领看见僧人害怕地躲进屋里不敢出门,有的僧人更是躲进山林中去,于是吩咐手下军众,不得胡来,必须尊重寺内规矩。
头领向住持说道,本无意打扰贵宝刹之清幽,只是已是入夜时分,加上春雨绵绵,军中官兵已是劳累饥饿,才不得不在此借宿一宿。住持点头,安排士兵在制茶厂外回廊屋檐下过宿。头领甚表感激。
由于正值武夷岩茶采摘之际,大包大包的茶青成了士兵的床。枕着清涩茶香,本以为可以安静入睡,可是山寺春雨夜寒气逼人,士兵们辗转反侧不得安寝。头领更是无法入睡,他思念家中老小,此次离京已有三月有余,不知归期何时。他越想越是睡不着,起身看看四周,士兵们又何尝不是也有家中老小,何尝不是牵挂心中女红妆。想着想着,心情就如武夷山这春雨时节的天气一样潮湿起来。不知不觉间身已到主持禅房外,房内有微弱的烛光,轻叩门扉,住持应付,推门而入,见住持双目微闭,打坐于龛上。头领不发一语,与之面对面坐着。天微亮,头领起身出门,住持开口问道,你为何不发一言?头领道,与师父对坐一夜,无声胜有声,我已领悟,告辞。
清军走后,寺内制茶的茶僧去收拾那些装有茶青的茶包,看见被睡压后的茶叶已变软,部分叶片边缘发红。茶僧们痛心不已,但又舍不得废弃,只好照常制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做出来的茶不但香高味浓,叶片中央部分则由暗绿转淡绿再变为黄绿,从而形成了“绿叶红镶边”,由于经过反复揉捻,叶片由片状卷成条索,形同乌龙,俗称“乌龙茶”。乌龙茶从此问世。
居士朋友挑选出一片泡涨后的茶叶给我瞧看,果然是“绿叶红镶边”。此时窗外已经完全看不见景致,只有春雨打在植物上的沙沙声。山寺里异常寒冷,冷得就像故事里的那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