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研究所以武夷山为平台,辐射闽浙赣苏皖。所长吴觉农深感大有用武之地和作为,兴奋不已,忘我工作。这位曾到日本留学,到印度、锡兰等地考察过的吴觉农,深感作为世界茶叶的故乡,科学研究分析却迟于西方,这成了他的心病,如今他为有一方研究园地而欣慰。他以一个实业家的胸怀,以一个科学家的严谨,立足武夷偏隅,心怀全国茶事,进行了茶树更新、栽培、土质调查分析;机械化制作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实验、总结。为选育优良品种,提高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茶界高度赞赏。武夷山的茶叶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上沾光良多。如今山中之老茶农还能零碎地谈上一段“吴老板”旧事,特别是对他积极帮助茶家争取到贷款之恩典,老人总是常挂在嘴边。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学者说:科学能兴邦。作为一代著名专家,吴觉农深信科学力量的伟大。他在武夷山期间大力支持、引导专家们从事调查研究、著书立说。为了搞清武夷岩茶品质优异之所以然,他组织土壤专家王泽农对武夷岩茶产区土壤进行调查分析,至今王教授的《武夷岩茶土壤》论文中弥足珍贵数据、资料,被山人视为开启岩茶奥秘的钥匙;武夷制茶所主任林馥泉下大决心,经过长时间调查、走访、查资料、编写了近十万字的《武夷茶生产制作及营销》一书,至今还被研究武夷岩茶者,视为经典,摘引转用;廖存仁之《武夷岩茶》着重了岩茶的制作工艺的记录;陈舜年、徐锡堃、俞庸器、向馨合著《武夷山的茶与风景》弘扬了名山、名茶相得益彰的光彩;吴本人亲自操笔撰就的《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分析了对武夷茶之状况,提出了振兴武夷茶之方略……,此外还有许多单篇文章刊于其时的研究所之刊物上。这些茶著、论文,已成了中华茶文化之瑰宝,备受珍重。
抗战胜利后,本是发展茶叶的大好时机,可是国民政府却一纸公文,下令撤销一代茶人辛辛苦苦筹办起来的“中国茶业研究所”,吴觉农痛心疾首,郁郁地离开了他心爱的武夷山。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得以重新致力祖国茶事大业之愿望。他曾来到武夷山,旧地重游,看到武夷茶的迅速恢复而高兴不已。2007年,其子吴甲选到武夷山参加“国际禅茶文化节”时,曾对笔者说:其父晚年常惦记着武夷山和武夷茶,嘱咐收集其在武夷山的轶文。 (黄贤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