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山小种红茶首页 |
|
武夷山正山小种(英文:Lapsang
Sauchong)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原名为WUYI BOHEA,即武夷茶(福建武夷山区出产之红茶),是红茶(Black
Tea)中的优秀品种,以独特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味而著称.仅产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心地带—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一带.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
117°44′30′′北纬27°41′35′′ ~27° 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属全发酵红茶类.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而周边的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历史上桐木关劳动人民以种植油桐树来生产桐油以及制作"龙团凤饼"贡茶为生.武夷山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初制技术分为:采摘茶箐—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炒)—复揉—熏焙—复火—毛茶等过程.正山小种精制工艺分为:定级分堆——毛茶大堆——筛分——发酵——风选——拣制——烘焙——匀堆——装箱——成品.
正山小种红茶Lapsang Sauchong Black
Tea之所以百年不衰,主要原因是它的产地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地势高峻,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该地土质肥沃,又有培客土的习惯,加深土层,因此茶蓬繁茂,叶质肥厚嫩软.成茶品質特別优异.小种红茶红汤红叶,香气高,微带松柏香味,茶汤呈深黄色,滋味浓而爽口,活泼且醇,似桂元汤味.加入牛奶后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具有明目、益思、提神、解酒、减肥、解暑、暖胃等功效,如有胃病者建议饮红茶为佳。
1876年,安徽籍崇安县令余干臣告老还乡时将崇安桐木关的红茶的茶种和制作技艺带回到了安徽祁门一带,并在祁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红茶,获得巨大成功,产生了如今闻名于世的四大世界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而国内现有的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的产生也都是在红茶的制作技艺由武夷山区传出后逐渐发展并成熟的.至于后来英国人罗伯特.福均(Robert
Fortune)从正山小种培育出来的世界四大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及另外三种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甚至后来的肯尼亚红茶等等,都是在中国武夷山桐木关的红茶栽培、制作技艺传出中国后才逐渐发展成熟的.令人惋惜的是现在中国在世界红茶市场的份额不如"立顿"一个品牌的份额高。
武夷山正山小种是清代出口的"首列茶叶",致使福建"诸山皆产茗".鸦片战争前的100多年,英国进口中国茶叶增长了100倍:从18世纪初的每年40万磅,急骤上升到清道光十八年(1838)的4000多万磅,其中红茶出口3400多万磅,绝大多数是从福建输出的.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从福建茶农收取茶税
820000余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