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过后就没怎么正常上班,原因是元宵节前后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休息了几天也没见好转,便把公司和工厂的事都交给助手们打理,自己赶紧去医院进行各个方面的检查。一系列的检查化验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熬到了解除警报、卸掉精神负担的时候,却又被突如其来的腰骨神经发炎限制了行动,任窗外春风拂绿柳,鸟鸣花草香,怎奈何只能收起心情,老老实实趴在家里,每日接受大夫上门来治疗。
逮着功夫喝茶了。空闲长、客友多,年前年后光“大红袍”就喝了好几斤,幸亏有各地的茶友和武夷山种茶的朋友作后盾,保障了茶品源源不断,否则如此嗜茶非得走向“败家之路”不可。
这几日对普洱茶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续并且反复地品尝92方砖和云萱寄来的无量山茶家寨晒青散茶,每日五六泡地喝,试图以此“急行军”的方式对普洱茶的感官认识进行恶补,不然的话,面对祖先的遗产和大自然的赐予,我们用什么去理解,又以怎样的心情来对话呢?
今日嘴巴喝的麻木,想该换换口味了,于是眼光随着意念走,一下子便落到了那一抽屉的武夷岩茶上。想起前段时间京城茶友杨先生给我寄来的“大红袍”还有一泡没喝,便从那装零散茶叶的盒子里翻找,终于找到了。
与北京的杨先生其实素昧平生,从我的文章中知道我喜欢岩茶,杨先生便把自己存的几样岩茶各分出一小包寄给了我。“天下茶友是一家!”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自从与茶结缘后,这样的令人感动的赠与已经数不清楚有多少回了。
闲话少扯,品茶吧。
崂山水,武夷茶,朱砂壶,青花盏。电“随手泡”瀹水,至水开三滚,淋壶温盏,请茶如瓯。用半壶水快速洗茶,待茶醒三十秒,注水入壶,十八秒出汤。汤色未达深红,香气已彰显。火香不浓,想必不是高火焙出来的。口感很是醇厚,汤水咽下时有些辛辣感。
二水加两秒,出汤颜色明显加深,口感饱满、醇厚,滋味明显丰富起来。入喉时的辛辣感依然存在。
三水延至三十秒出汤,色与前泡基本相同,香气有所变化:火香渐隐,花果香凸现。口感开始甜润,滋味已经变得醇和。
四水40秒出汤,汤色变的橙红,通透明亮;水花果香明显,口感甜润,感受到了强烈回甘。(值得说明的是,长期淫茶能导致味感稍微迟钝,所以领会回甘可能较慢。)
五水浸泡的时间稍长些,及60秒出汤,汤色橙黄明亮,花果香依然明显,刺激感减弱,汤水含在口中很滑很温润,有很清甜的感觉。
六水过后就不计算时间了,全凭感觉来把握出汤,虽然汤色变的浅淡,但依然感觉很活,香气变得幽幽淡淡,滋味虽然减弱,却没有出现汤水分离的感觉,仍然保留甜甜的滋味。
及汤水显露败象时,已经过了十几泡水(大约十二三泡),其耐泡程度可窥一斑。
总体感觉这款“大红袍”品质不错,把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特点表现出来。从叶底来看,茶青中发酵程度比较大的约占三分之二,有发酵比较轻的叶面拼配在一起,故而茶汤滋味比较丰富饱满。从香气上感觉这是慢火焙出来的,火香不高也不很冲,与足火焙制的大红袍相比,这款茶的焦甘香味弱了一些,略显霸气不足。若按类型划分,此当属于清香型的大红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