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里走,就到了“不可思议”的石刻。“不可思议”大概是说这里的肉桂茶品质极优,饮后,让人不可思议——牛栏坑的肉桂,在别的所有山场产的肉桂中,独占鳌头,像慧苑坑的水仙一样,别的山场茶的同类茶,很难逾越。 (图十三)
三坑两涧中,名字较有诗意就数慧苑坑、流香涧和悟源涧了,大概是因了沿途的风景才有如此曼妙的名字。 这一次,我们走从桂林(哈哈,非广西的,武夷山小地域名)到水帘洞这条路。霞宾岩就在这边,看,霞宾岩对面的茶地。 (图十四)
大概进山的入口都有相似之处,道路窄仄,放眼望去,又有别样的天地别样的诱惑。(图十五)
走在这样的山路上,总是被两旁岩壁上的流水声招去耳朵和眼睛,“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图十六)
沿着山路,往上去是水帘洞,往下去是通向慧苑坑,先去水帘洞看看。水帘洞,似洞非洞,也非花果山之水帘洞。而该处“洞”顶上的飞瀑来自两条上面山地上涧流,奔泻而下,水花翻飞,迸珠溅玉,好似“银河”从九天降落,忽东忽西漂飞的水珠,织成一道天然的雨帘。难怪崇安知县胡文翰摩崖题联:“今古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联珠”。(图十九)
从水帘洞下来,向慧苑坑方向望去,是阶梯状的茶地,起起伏伏,错落有致。(图二十)
已经出了半身汗,才到了鹰嘴岩。看看鹰嘴岩下面的茶地林木,一片苍翠。 (图二十一)
走过两座石墩桥,就到了慧苑寺。慧苑寺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重建,民居院落布局,门庭是儒家风格,正殿有佛家氛围,经阁含道家韵味,一座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朱熹曾在寺中留宿并写下“静我神”匾,据说残匾尚存,可惜,我没见到。慧苑寺下面,有一片老枞水仙。值得说明的是,慧苑坑的水仙在整个武夷岩茶山场,绝对一流。 (图二十二)
从慧苑寺下来,过了一座石桥,就是流香涧了。站在流香涧,回望慧苑寺方向,是幽幽层叠的山峰。在此处清诵《诗经》句子最妙: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图二十四)
流香涧石路曲折迂回,溪涧幽森,清流欢唱。前人魏源有云: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黄尘中的人们,利来利往,心神不堪憔悴,不如暂且舍去喧车闹市,来此泉石云树处,一共一方青天。不管山上有没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长在路边岩石间的野茶,茶农就势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精心呵护茶树。(图二十六)
走完流香涧,向左就是倒水坑、大红袍景区了,向右就是竹窠。遥望向竹窠的幽谷。(图二十七)
写在三坑两涧访茶之后
为期两天的三坑两涧访茶结束了,收获颇多。在整个行程中,每到一处,都有些感慨或感想。
●本次三坑两涧之行,意在探访传统正岩茶的生长环境。从岩石土壤、水流、山谷坡势等等诸多方面解读岩茶生长的这得天独厚小环境,孕育出不同一般的岩茶,理所当然。而无意刻意宣传这三坑两涧的岩茶是多么的正宗。
●笔者一再强调,现在的正岩茶的说法是,含括在武夷风景区70平方公里之内,不是仅仅局限于三坑两涧。
●相对而言,三坑两涧的茶,制优率高于别的山场的茶。如果一些茶友一味地追求三坑两涧的岩茶,讲场地,并以其为正宗,这点不可取!看过我发的岩茶制作工艺过程的那个贴子,岩茶的品质,茶青固然重要,而制作过程中的晒青,做青,烘焙等环节也同样重要。所以,岩茶产品的质量不是光场地好就一定突出的,不是所有产地于三坑两涧的茶青,其成品就一定优秀。而别的山场出的茶也不必这三坑两涧逊色多少。思维定势之后,对一个好茶之人来说,很可怕。
●看了贴子的朋友也许会感觉到,在三坑两涧中,整片的茶地很少,都是这儿一片,那儿一簇的,有的单独三、五棵,有的一、二分茶地。——早在30年前,责任田承包到户开始,三坑两涧的茶地也像别的山场上的茶地一样,被几十户几百人人平均承包,所以,根据人口的多少,有的一家十棵八棵,有的二、三分,有的茶农经过30年的拓田开发,整户难得有三、四亩。
一些茶商就利用广大茶友的这种认知,投茶友之爱好,所卖之茶介绍都来自于“三坑两涧”(以此为名,岩茶就比别的正岩茶贵了很多),这种说法似乎不可信。
●劝告广大茶友,千万记住喝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才是第一的,而不是喝到来自于XX地方的茶,但愿我的岩茶探访行不会误导茶友喝岩茶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