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茶品真是花样繁多奇形怪状,那日好友隋坚带着一款茶来让我们品,说是武夷岩茶,挺宝贝的,轻易舍不得给人家喝。
喝了几年的岩茶,自以为对武夷岩茶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茶团、茶饼什么样的都见过,还真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圆圆球,像糖瓜一样的形状,外层粉白,用手捏捏感觉还挺紧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古代贤明的话咱还记得。既不知,就看着别人泡,自己闷头喝。品味过程中增长新的知识,也是习茶的一种好办法。
6克重量的茶球,置入60CC容水量的超小型紫砂壶中,茶汤出来那是绝对的浓汁。分到每个人的盏中,只是刚刚能盖过杯底的那么几滴,绝对够不上一小口。
即使这够不上一小口的茶汤,一下子吸进嘴里,那绝对是侵略性的刺激。刺激到了满口腔的味蕾。绝对是一瞬间的,就像通了电的一般,丝毫没有耽搁。
惊讶啊!绝对地讶异!喝茶这么久了,的确还是第一次体验这么刺激的茶汤。回甘立刻有了。
水过三巡,茶过三道,这茶中的滋味也大致领略了,我的心中也开始透亮了。
“这不是岩茶。”——此时,我毫不犹豫说出了自己的推断。
虽然茶汤表现得极其刺激,回甘也很快,但那是高浓度茶汤导致的结果,除了入口的苦味和回甘之外,没有感觉到其它香气,汤也单薄,水无滋味。
武夷岩茶是应该有芬芳和水香的,除了有火香、花香、果之香外,还有令人回味的岩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岩骨花香”,这是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发酵和焙火等传统工艺造就的特有口味,是其它乌龙茶所不具备的,也是难以替代的特征。
排除了是岩茶的可能性。再往下分析,也不具备其它乌龙茶的特征。
隋坚说这茶“至少有五年的陈期”。
如果是陈放了五年的乌龙茶的话,那么,茶汤至少也该很醇厚或者醇和了,滋味也该比较丰富了。(毕竟是6克的投茶量仅用了60CC的紫砂壶。如此浓度可谓高矣。)但是没有。
像电影回放般地调动脑细胞中所储存的以往信息,究竟哪一款茶的滋味同这款茶相像呢?搜索了好一阵子,结果显示:苦丁茶,青山绿水。
非茶之茶。
我常说喝茶其实很简单的,此前的文章里也写过,就是“把茶往简单里泡,往心里头喝”。用心喝茶的好处就是——喝过的每一款茶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而且这些记忆会储存在你的大脑中,即使过后你忘记了那些茶的滋味,但是,一旦当你再次遇到这样的茶时,你大脑中储存的信息会立即跳出来,告诉你曾经的体会和滋味。
——这也算我的心得吧。骄傲一下,呵呵。
毕竟是猜测。苦丁茶跟岩茶可是相去甚远了耶。我对身旁的晓丹说:一会儿看叶底吧,泡开的叶底能够说明一切。继而又给晓丹描述了乌龙茶跟苦丁茶叶底的不同特征和区别方法。
......
最终的叶底告诉我们,这,就是苦丁。带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