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主业变身
|
发布日期:[08-11-04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 |
|
茶山多了,茶青也多了,每年卖茶青的收入已超过10000元。这时范德兴的头脑又活络开了:申报“世遗”成功后的武夷山旅游市场呈现“井喷”之势,武夷茶的销售量猛增,全市茶叶精制厂的数量也迅速增加。范德兴从一个农民的角度感觉到了武夷山旅游的良好发展前景,1999年,他四处向亲朋好友借了7万元,购买了机械,也办起了茶叶精制厂,尝试自己做茶。这一尝试让他尝到了甜头,做出的茶在当地就全部卖完,当年他纯赚近40000元。第一次的成功给了他无比的信心,第二年他继续扩大生产,自己茶青不够做,还向别人收,年产精茶量增加到10000斤,茶叶给他家庭带来的收入也快速增加。
随着茶叶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比重的增加,以及做茶时人手的吃紧,范德兴开始缩减种田的亩数,让妻子、父母也参与到做茶、种茶中,并继续开荒种茶。2003年,已拥有100多亩茶山、在茶叶市场上赚到钱的范德兴,在原址上投资20多万元盖起了一幢小洋楼和一座新厂房,每年精制茶的产量增加到20000斤。2007年,他又到邻村承包了100亩荒山种茶,使家中的茶园面积达到200多亩,年产量达到3万斤,成为村里的种茶大户。随着种茶、制茶规模扩大,一家人已无暇顾及种田,范德兴便将田转包给种田大户,田租则以稻谷计,这样,范德兴既可以专心做茶,又保证了一家人的吃饭所需的稻米。
由于工作重心不同了,为方便生产和与茶人们间的技术交流,2006年,他购置了一辆小车。同时,他为自己生产的产品注册了“金沟岭”商标,并申请了原产地保护使用标志;2007年,他又申请QS认证;并积极与武夷山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种植有机茶,打造健康茶品牌。有了品牌意识的他,也越来越讲究产品质量,从原来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生产量降为2万多斤。但他却积极参加当地的各种茶赛事,在2007年的全市毛茶评比中,他的“大红袍”、“水仙”均获一等奖;在今年8月的星愿杯茶王赛中,他的“肉桂”、“水仙”又双双获金奖,使“金沟岭”这个品牌日渐为人们所熟知。范德兴说,自己作为一个农民之所以会去打品牌,是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这些年来大力营销“大红袍”所带动的,“政府的推动营销太重要了,使大红袍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茶叶销售价格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提升,也让我们农民越来越感到规范的茶叶市场需要品牌的支撑。”范德兴说。
10月份基本是茶农休整的时间,可范德兴仍忙的不亦乐乎,一批400多斤的大红袍刚被北京一客户订走,他忙于烘焙、打堆,同时赶制少量“冬片”上市。范德兴说,由于一些客户认准了金沟岭茶厂的“冬片”,他每年都要制作一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茶,从副业变成主业,30年来,在范德兴家所走的路径图,在武夷山很多茶农家也行走着,许许多多农民在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主副业在家庭中的变身。旅游,带来的不仅是武夷山经济的发展,更唤醒农民吃饭概念的转变,生产主角的转变。(金文莲 黄荣臻 崔才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