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两涧”,喜欢武夷岩茶的朋友都是耳熟能详的,并且以喝到三坑两涧的武夷岩茶为幸。三坑两涧,指的是“大坑口”、 “牛栏坑”,“慧苑坑”,“流香涧”(又名倒水坑),“悟源涧”这五个地方,也是我们茶人所说的“最核心正岩区”。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首推茶叶的生长环境,即我们常说的“山场环境”。三坑两涧久负盛名,正和她们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三坑两涧”周边峭石林立,少阳光直射,迷雾笼罩,相对湿度大,土壤多以砾壤为主,通透性好,泉水长流不息,物种繁多,物种间形成良好的生物链。所以,由此生长的茶叶本质优良,配上娴熟的制作工艺,优质率极高。
九龙窠(kē)为茶王“大红袍”原生地---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大坑口最深处——九龙窠茶园
(图片拍摄:徐茂兴)
牛栏坑:牛栏坑的肉桂也是被茶人们津津乐道,茶人们戏称“牛肉”。由于牛栏坑四周巨石险峰,雨雾充沛,烂石为壤,花香为伴,故而,生长的肉桂香气妖娆,沁人心脾,岩韵明显,回甘持久。(下面三幅图为牛栏坑茶园)
牛栏坑(图片拍摄:徐茂兴)
慧苑坑来历:传说有个名叫慧远的和尚来到天心庙附近坐禅,建立慧苑寺,而位于慧苑寺边上鸟语花香的幽谷便命名为慧苑坑,由于个别秀才读字半边,将慧苑寺,误读为“慧宛寺”,便被一直沿用。慧苑坑的名丛也是备为茶人们推崇。(下面2幅图为慧苑坑最深处——竹窠茶园)
慧苑坑最深处——竹窠茶园
(图片拍摄:徐茂兴)
武夷山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也怪,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溪泉涧水,均由西往东流,奔向峡口,汇于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中发源,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壁立苍石丹崖,青藤垂蔓,野草丛生,而其间却又夹杂着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 随着山涧往北一折,即为清凉峡。该峡两旁危崖夹涧而立,抬头仰望,犬牙交错的崖石,岌岌欲坠,当中只留下一线空隙,到正午时才会透进一缕阳光。流挂在石壁上的一道道水痕,顷刻之间,又化成一滴滴岩溜,落入涧中,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十分悦耳动听。炎夏游此,坐在涧边的石盘上,只觉得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俨然一个清凉世界。 出清凉峡不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峰名为“飞来峰”。绕过飞来峰,便可看到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玉柱峰。
流香涧(拍客:老过)
流香涧茶园
悟源涧为流经马头岩麓的一条涧水,涧水淙淙,幽兰芬香。通向马头岩的涧旁石径静谧安祥,令人悟道思源,故名该涧为悟源涧。涧旁石壁上勒此三字涧名,以及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
悟源涧茶园(图片拍摄:徐茂兴)
流香涧和悟源涧是这五处名字中最富诗情画意的。炎炎夏日,途径流香涧和悟源涧,会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石路曲折迂回,清泉吟唱,独有一番清新雅致。三坑两涧,武夷岩茶友们心目中圣地所在,独特的山场气息令人回味无穷,经久不衰。大家是否更为这神奇的三坑两涧所折服,为感受核心区正岩茶的芳泽而蠢蠢欲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