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经营武夷茶 >> 正文

 


武夷山:从博弈走向和谐


发布日期:[09-11-30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九曲溪是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它的源头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9万公顷原生性中亚热带森林是地球同纬度带保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正是这蓊郁葱茏的林海涵养了曲折萦回60公里的九曲溪。

  邓小平的批示改变武夷山的命运

  建保护区前,武夷山区曾遭到严重破坏,多个机械化的伐木场和大批劳力大肆砍伐树木,每年木材采伐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森林火灾频发。当时,武夷山在社会上的名气还不大,但大竹岚、挂墩在生物学界早已闻名遐迩,素有“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和“天然植物园”等美称,是世界公认的“生物之窗”。早在1958年,著名昆虫学家、福建农学院教授赵修复就呼吁封禁大竹岚、挂墩,保留这片难得的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基地,然而呼声未能得到响应。20年后,在福建省全省科学大会上,赵修复等专家的再一次呼吁终于在科技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反响。很快,一篇关于紧急呼吁保护名闻世界的崇安县生物资源的内参,摆在了邓小平的案头。仅隔一天,邓小平就作出批示:“请福建省委采取有力措施。”这一批示从此扭转了武夷山的命运。

  1979年4月,保护区正式成立。建区初期,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自然资源和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但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抑制,靠山吃山的村民们不能再随便向森林伸手了,抵触和不满的情绪使盗伐和偷猎的行为一度猖獗。

  对抗只会使人和环境两败俱伤。保护区管理局意识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要寓于村民的生产和经营之中,在以保护为根本的前提下,解决群众的温饱是保护区生存的基础问题。

  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管理局踏上了探索之路。

  给守住金山的村民打开生计之门

  在严格限制保护区大量砍伐的情况下,管理局将目光盯在了毛竹、红茶等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产业上。上世纪90年代初期,管理局在保护区外围的试验区建立了千亩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同时大力推广毛竹林丰产技术,指导农民种植。管理局又减免了经营的各项税费,实行竹材运输绿色通道,还积极争取福建省竹业开发项目资金,随着生产及其加工业的发展,毛竹价格翻着番地向上涨,成了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深受追捧。而在1999年,保护区内红茶的制作和销售都处于被湮灭的边缘,5000亩茶园的产量不到5万公斤,小部分外销欧洲的红茶售价每公斤也只有7.5元。

  保护区管理局课题组经过研究证实,保护区桐木村是世界红茶的起源地,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这项成果使被埋没数十年的正山小种红茶迅速崛起,也带动了区内红茶种植加工业的兴盛。同时,课题组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冰红茶、奶红茶、冰淇凌红茶等新奇的冲饮方法,正山小种红茶在市场上迅速走俏,均价从十几元提高到了百元以上,“金骏眉”、“银骏眉”等精品正红茶,在市场上0.5公斤能卖到上千元。原本抛荒的茶园迅速得到恢复,巨大的经济效益使社区群众生产茶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此后,管理局又成立了红茶研究所,并与村民联合设立实验茶厂,扶持区内龙头企业。今年坳头村仅茶叶单项收入就超过400万元,人均达到1万元;桐木村392户,红茶收入超过5万元的达到320户,超过80%。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澳大利亚茶商到武夷山学茶艺
武夷山市茶叶行业商会成立
武夷山中华武夷茶博园正式开游
武夷山茶博园打造茶文化大观园
第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11月16日将在武夷山举行
两岸民间茶人武夷山斗茶
首届中国(武夷山)旅游商品博览会说明会召开
武夷山市科协助推浦城县茶产业发展
福建武夷山再添万亩的生态茶山茶园
中国日报记者到武夷山采访报道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